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他辞别宋江,回清河县,路过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施一只猛虎,名扬天下。他是( )
A: 李逵
B: 鲁智深
C: 武松
D: 杨志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录体散文《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书中浸润着“教”与“学”的智慧,留给后人深深的启迪。
B: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唐朝的刘禹锡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陋室铭》。
C: 古诗词中,有许多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烽火”指代战争,“蝉娟”指代月亮。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令尊”“高邻”“子”“贤弟”“敝人”都属于尊称。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B: 科学家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已经在矮牵牛、菊花……等观赏花卉中成功地进行了花色修饰。
C: 新的交通法出台以后,许多司机都想了解什么情况下过黄灯会被扣分。
D: 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谦称自己的意见为“高论”。
C: 《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D: 《世说新语》,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5、

对下列词语在句中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他们不知道,万方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
B: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形容人说话啰嗦)
C: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心理难过)
D: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浓荫。(洗澡)
6、

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________灰尘。
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早就重视________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
③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光荣传统,________,不亦宜乎!
④蚕的一生虽然是________的,只有40多天,却一刻也不停息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A: 积满  循序渐进   发扬光大   短暂
B: 堆满 循循善诱 发扬光大 短促
C: 积满 循序渐进 承前启后 短促
D: 堆满 循循善诱 承前启后 短暂
7、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人生的航船不会一帆风顺 , 我们要正视困难,敢与风浪搏击,就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C: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多多,派发了八大红包,让咱老百姓眉开眼笑
D: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8、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酝(liáng) (mù)浴 发(jì) 抖(shǒu)
B: 澹(dàn) 唱(hé) (qī)息 萧(sè)
C: 安(shì) 静(bì) 吝(sè) 梦(mèi)
D: (sǒng)峙 (hōng)托 ﹙zhuó﹚落 粗(guǎng)
9、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xūn) 基(diàn) 为人知(xiān)
B: 头(shū) 果(shuò) 而不舍(qì)
C: 序(zhì) 金(xīn) 深痛绝(wù)
D: 对(xiào) 草(shuài) 妇皆知(rú)
10、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B: 能否做好垃圾分类,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这句话有语病,双面词前后不照应)
C: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有“号”。如范仲淹字希文,苏轼字东坡,辛弃疾号稼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两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1 )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将伐魏。魏王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日:“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日:“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日:“寡人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日:“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日:“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日:“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日:“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当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王之 闻:听说
B: 寡人子之行也 愿:愿望
C: 燕王尚未也 许:答应
D: 王且何 利:好处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保存下来。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盂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它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从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④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坏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⑤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蜇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最后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⑥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⑦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⑧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⑨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为树祈祷了一番。

⑩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⑪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⑫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⑬老树将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⑭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⑮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⑯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梦醒了。

⑰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⑱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⑲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 1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段落

内容

①~⑤

________

⑥~⑦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⑧~⑩

________

⑪~⑲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 2 )文章第⑬~⑯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 3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 4 )小说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①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③此次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为393公里,2013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这是因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轨道位置较高,提高50公里后就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飞得更高对飞船的要求也更多,这意味着交会对接时飞船的控制与神舟十号不一样,还需要连续变轨。

④任务期间,神舟十一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包括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微生物控制试验。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考核神舟飞船作为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性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⑤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舟十号的15天翻了一倍。在这一个月中,要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证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飞船在驻留、应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比过去更强。

⑥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 1 )根据选文第①段的内容,为2016年10月17日的“新闻联播”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三十字)
( 2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根据选文③④⑤段的内容,概括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飞行有哪些新的重大进展。
四、写作(分值:60分)
走进新的校园,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一个全新的环境等待着我们的融入。你一定希望周围的人能尽快认识你,了解你。那么,拿起笔来吧!乘这个机会来个精彩亮相,写出自己的个性,秀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请以“一个真实的我”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十二岁月”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