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B: 土地是我的母亲。 C: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D: 我想起了红布似的高粱。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3、 |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林冲——火烧草料场 B: 孙悟空——大闹天宫 C: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D: 刘姥姥——进大观园 |
4、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备受关注的2016年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5月25日在山东德州举行,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 C: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 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 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
6、 |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B: 铆钉(miǎo) 栅栏(zhà) 眺望(tiào) 妥善(tuǒ) C: 纳闷(nà) 渊博(bó) 履行(lǔ) 清澈(chè) D: 哂笑(xī) 缠绕(chán) 签订(qiān) 秤砣(tuó) |
7、 | 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未见过这么茂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片瀑布,从空中垂下。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的赞美之情。B: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分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C: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分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酷热。 D: 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怀中。 |
8、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A: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9、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土地的誓言》是男作家端木蕻良所写。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B: 《最后一课》作者是英国爱国作家都德,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是他的代表作,因而有“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 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马白乐》《呼兰河转》。 D: 《说和做》通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高尚的人格,刻画了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
10、 |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夏明考上理想的高中后对一直非常关心他的老师说:“感谢尊师多年的栽培,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B: 舅舅的理发店开业,外公赠对联一副: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C: 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您的杯子打碎了。”她笑道:“没事儿,‘碎碎平安’嘛!” D: 小芳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见的同学,说:“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1 )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茅 檐 常 扫 静 无 苔。 ( 2 )找出诗中的对仗句,并说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这首诗写景的次序是________,前两句写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__。 ( 4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①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 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 3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 5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
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晓阳和大林,因为有不同程度的近视,趁寒假,他们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医院验光配镜。
大林:我在家一般就是在微信上看作业,查资料,有时候有时间放松一下时就玩手机。
晓阳:我有时也瞒着老师把手机带到了学校,因为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使用电子产品教学也是比较平常的了。
大林妈妈:他们平时的作业有很多要在手机和电脑上完成,其实之前在家委会上也跟 学校提过,希望适当减少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但好像效果不大。
晓阳妈妈:我们家的电视、电脑和手机都没严格管理,孩子一天学习也累,孩子啥时想玩就玩呗。
(材料二)
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规定:“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材料三)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示,0到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的保护与健康。核心信息指出,长时间或近距离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屏幕,是近视的原因之一。6岁以下儿童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测发现,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普遍存在,这些是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影响因素。
专家表示,一旦儿童青少年近视,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完全治愈,最重要的是预防近视形成和发展。儿童青少年时期应该保证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的户外活动,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少接触手机电脑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
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
监管的通知》指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不科学的处置可能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可能会导致眼部感染或者外伤等严重的后果。
“去年佳佳成为一名小学生,看着佳佳班里的同学都在赶场子学习,我也给她报了各种班。佳佳白天在学校和辅导班学习,回家还要继续写作业。到了第二学期,她反映上课有点看不清了。带她去做检查,已经有200度的近视了,天啊,佳佳才6岁,难道要一辈子跟眼镜作伴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下决心不管用什么方法,哪怕开刀动手术,也一定要让佳佳的视力好起来!”
——佳佳的妈妈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⑪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⑫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 1 )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根据所给开头续写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与开头衔接自然连贯;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开头: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