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珠海,每到晚上和空闲时间,约上几个好友到乒乓球馆或羽毛球馆挥上几拍,成了时尚。B: “三坊七巷”自晋、唐代形成,于清至民国走向繁荣,见证了闽都福州城市。 C: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D: 全市的许多中小学生积极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玉树灾区的重建。 |
2、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 做事失去理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B: 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 , 共叙别后之情。 C: 春节刚过,武大的樱花就开放了,花期仅一个多月,市民们趋之若鹜。即使是下雨天,校园内也是人山人海。 D: 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京、上海等地的执法部门公布了“地沟油”“假奶粉”“毒豆芽”等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B: 大葱价格暴涨后暴跌,为了防止“菜贱伤农”事件不再发生,商务部采用了五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的稳定。 C: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D: 随着秦陵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诧(chà)异 拮(jí)据 阔绰(chuó) 时髦(máo) B: 变更(gèng) 别墅(shù) 赔偿(cháng) 拟(nǐ)写 C: 栈(jiàn)桥 褴楼(lǚ) 撬(qiào)开 赚(zhuàn)钱 D: 煞(shà)白 寒噤(jìn) 牡蛎(lì) 勒(lè)索 |
5、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社会发展。 |
7、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 这只大鸟克服了心理障碍后,变得活泼而无精打采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D: “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
8、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B: 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解说:小明的语言表达礼貌、得体。 C: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D: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解说:“形象来源于大胡子”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
9、 | 下面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托着苍鹰豪迈潇洒的形象。 B: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 的词人自己。 C: “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况,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 “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
10、 | 下面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恪尽职守 骇人听闻 别出新裁 不可思义 B: 叹为观止 兴高采烈 相提并论 因地制宜 C: 锋芒必露 不言而喻 水泄不通 正经危坐 D: 相形见拙 忍劳忍怨 刻不容缓 郑重其事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反归取之( ) ③恐人闻之( ) ④ 遽掩其耳(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椎毁之A: 反归取之 B: 项为之强 C: 试之以足 D: 物外之趣 ( 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5 )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 1 )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故事情节 |
阅读书籍 |
抄写《诗经》 |
①________ |
珍藏礼物 |
内心感受 |
②________ |
愉悦 |
猜疑 |
③________ |
①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划线词语)
②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 4 )第②段或第⑩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
要求: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