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
B: 尊君在不
C: 学而不思则罔
D: 宁可以急相弃邪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武陵 绝境 落英缤纷
B: 宗玄 翠慢 阡陌交通
C: 蛾冠 箬篷 凄神寒骨
D: 寤寐 溯回 矫首昂视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修改病句应根据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用________的办法。

②是否重视基础知识关系到学习进步的快慢、高考的得失,________毕生事业的成败。

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________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A: 简洁 以至 扶养
B: 简洁 以致 抚养
C: 简捷 以至 扶养
D: 简捷 以致 抚养
4、下列各项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故乡》选自小说集《彷徨》。
B: 莫泊桑,法国作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D: 《傅雷家书》凝聚着我国著名科学家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
B: 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
D: 断肠/人在天涯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②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

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④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

⑤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⑥营造了一个个绿洲

A: ①②④③⑤⑥
B: ②①④⑥⑤③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①②④⑥③⑤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 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
C: 据了解,全县范围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宣讲活动,旨在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实质。
D: 2016年9月10日下午3时,位于云贵交界处的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全面合龙,距江面564米,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10、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所作,“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就出自本文。
B: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所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C: 《核舟记》是明末魏学洢所编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中的一篇。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刘禹锡《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1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 《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 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 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一诗中提到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作者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B: 两首诗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C: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
D: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故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心也( )
(3)万钟于我何焉( ) (4)所识穷乏者我与(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因为未失其“本心”,这里的“本心”是什么含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跨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尽管五笔字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的异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博·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后在后面。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盘上26个英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 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特点。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最后一段是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的评价,其中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收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执行。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劫后余生的玉米至今还未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子粒饱满,产量高。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混浊的泪滚落下来。

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收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啊。乡长刚长出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 1 )分析小说第一、二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 2 )题目“玉米的馨香”的作用。
( 3 )三儿最后决定不刨玉米,前文有几处伏笔请找出来。
( 4 )从叙事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 5 )说说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那些如花的记忆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小贩说,这些珍珠都是同一时间种在海里的,但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圆,有的歪歪扭扭,连种珍珠的人也不知道原因何在。

在人间的生活也是一样,同样受伤与挫折,总有一些人能长出最美、最大的珍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题,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中找感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