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华师一附中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 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 , 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表示赞同。
C: 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
D: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3、俗话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武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
A: 干
B: 戈
C: 都不指
D: 都是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 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等医护人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最美逆行者。
B: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C: 在她殚精竭虑的钻研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D: 得知自己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他如释重负 , 露出了14天来的第一个笑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给》中记载我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在兴高采烈之际,被父亲命令要背书过关才能去,这样的落差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回忆。
B: 在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作者设想了有强大功能的潜水艇,有能发射到月球的大大炮弹,展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C: 《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和反抗道路,表现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D: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么?你想错了。”这是简·爱这样一个迫求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女性的宣告。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_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A: 顶;镶;露;穿
B: 戴;嵌;泛;披
C: 戴;嵌;泛;穿
D: 顶;镶;露;披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B: 雾霾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要清除局部雾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比较有效。
C: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 钦州的坭兴陶远销海外是因为其工艺精湛,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原因。
8、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 )
A: 苏轼
B: 秦观
C: 陆游
D: 杨万里
9、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huáng) 骷(lóu) 田(luó)
B: 荒(pì) 笨(zhì) 合(còu)
C: 杨(jiàng) 取(tì) 肿(zhàng)
D: 愧(zuò) 眼(yì) 嵌(xiāng)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社戏》《孔乙己》《故乡》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 1 )第1节诗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

( 2 )用自己的话概括第3节诗所写的内容。

( 3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最后一句诗“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文中的“醉翁”

是________

(人名)

名之者谁?

名:________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句:________


( 2 )节选语段由“环滁皆山”起笔,依次写了________→琅琊→________→醉翁亭,是按________的顺序展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外婆的手纹》,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都说:她的手艺好。

②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很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

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节日,比如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⑥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⑦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外婆常常对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⑧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小鱼。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兔子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⑩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

⑪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这手纹,会失传吗?

⑫我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我看见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仿佛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她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

(有删改)

( 1 )阅读第①-⑦段内容,概括外婆做针线活时的态度。
( 2 )请你从文中画线的语句中选择一句,结合上下文品味其含义。

(甲)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乙)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

选________句,含义:________

( 3 )在⑧-⑫段中,作者三次写到鞋垫上外婆亲手绣的图案,这三次描写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 4 )从结尾处可以看出,作者对“外婆的手纹”可能会失传有所忧虑。你怎样看待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爬上楼顶的男孩儿

蓝 月

①我把车子开得飞快。我时不时拿眼睛橫一下副驾驶座这个叫陈小雨的孩子。小家伙似乎有点不安,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将眼神飘向窗外。哼,你也有怕的时候?

②你说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不好,居然要玩爬楼顶的危险游戏,这不是给我们警察添乱吗?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处理?这个孩子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爬楼顶玩。最可恨的是,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

③同事小马怒气冲冲把陈小雨带到我办公室。也难怪小马会生气,这孩子爬楼顶爬出瘾来了,开始几次还有点害怕,低着头不敢吭声,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④我拉着陈小雨走到外面。我用很温和的口吻对陈小雨说,小雨,你告诉阿姨,你为什么要去爬楼顶呢?你那样做很危险的,如果你有什么闪失,你父母该会多担心呀!陈小雨低下头不说话。我一看有戏,继续开导。小雨,你爸爸妈妈一定是在外面打工吧?他们肯定也不希望你有事。你好好上学,爸爸妈妈在外面才能放心。陈小雨还是不吭声,但是我看他的眼神已经不再抗拒。我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孩子家里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啥也听不见的奶奶,这孩子蛮可怜的。

⑤我拍了拍陈小雨的肩膀说,你有什么难事,尽管和阿姨说,阿姨一定帮你。好不好?我的眼睛看着他,眼睛里装满了十二分的真诚。小雨终于抬起头看了看我,但是又立马低下去了。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我还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心。我再次拍了拍小雨的肩膀,站起身准备离开。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

⑥我看向小雨,发现他正忽闪着眼睛看着我,眼神深邃,如一口望不见底的深潭。这样的眼神不该出现在一个九岁孩子的眼睛里。我的心猛然疼了,这孩子一定是想他的妈妈了。他是希望妈妈看到新闻后,回来看他。小雨,阿姨负责帮你找妈妈,阿姨保证,一个星期之内,帮你找到。但是,你要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吗?我抿着嘴认真地看着小雨,等待小雨。终于小雨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没有辜负小雨的期望,我为小雨带来了他妈妈的亲笔信。小雨的妈妈在信中说,让小雨好好学习,她外边为小雨挣取学费,以后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小雨在生活上需要什么,尽管写信告诉她,她会寄过来。

⑦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我拍了拍小雨的肩膀,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嫌弃,
让阿姨来做你的好朋友,好不好?小雨不相信地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小雨腼腆地笑了。我松了口气,这孩子的心结开始松动了。

⑧从此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那就是小雨。从小雨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他对我越来越信赖和依恋。他变得越来越开朗,每次都会和我分享他学习的进步。

⑨我问小雨,小雨,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要和你一样当警察。小雨毫不犹豫地说。我开心的说,好,那你更加要努力学习呀。我一直伴着小雨一路成长,帮着照顾他的奶奶。而小雨的妈妈铁打不动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寄生活费。十年后,小雨真的顺利地考上了警察学校。

⑩看着已经长成帅小伙的小雨,我想是时候该告诉他一切了。

⑪阿姨,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⑫好啊,小雨,你说吧。没想到这孩子也有事要告诉我。

⑬身穿制服英姿飒爽的小雨,向我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谢谢阿姨像妈妈一样陪伴呵护我,没有阿姨就没有我今天的小雨。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我的妈妈在那年就去世了,但是我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很愤恨命运对我的不公,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当我看到那些人都兴奋地看着楼顶上的我的时候,我心里面的愤恨就更深了,于是就想戏弄他们一下,看到这么多人为我忙碌,还有记者扛着摄像机赶过来,我找到了恶作剧的满足,看到警察被我气个半死的样子,我就想笑。阿姨,是你治好了我的心病,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我立志当警察就是为了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

⑭小雨,阿姨为你高兴。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有删改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我”因小雨经常爬楼顶而开导他

发展

高潮


( 2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②小雨腼腆地笑了。

( 4 )结尾段“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一句中, “我”为什么不用说了?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材料作文

旧棉袄、针线篓、搪瓷脸盆……是爷爷奶奶的老物件;连环画、收音机、CD唱片……是爸爸妈妈的老物件;运动鞋、玩具熊、泛黄的照片和奖状……渐渐也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也许是情感的寄托、乡愁的依凭、家风的见证,这些老物件背后也许有光阴的故事、生活的滋味、时代的变迁……

请以“老物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②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支凋谢的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