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浙江省瑞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遨游 凸现 闲暇 微不足道
B: 严谨 俯瞰 吞噬 海市蜃楼
C: 萎琐 契约 修葺 锋芒必露
D: 商均 响午 镶嵌 力挽狂澜
2、

下列标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了,我一定会带你去游览沭河公园。”
B: 莒国古城是“千年古县”的历史之基和文脉之本,建设莒国古城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梦想。
C: 莒县将重建古城,把古城建成“文化之城、商业之城、旅游之城、活力之城”。
D: 我县把特色小镇作为产业转型和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聚力打造刘官庄塑料、招贤机械、长岭工业等特色产业小镇。
3、对下面语段所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黄蓉)于是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那书生(朱子柳)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

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

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地胡解经书,不禁哑然失笑。

(选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


A: “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此处的“冠者”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的“冠”相同, 都是指年过三十、堪称大丈夫的男子。
B: “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此处的“经书”与《陋室铭》中“调素琴,阅金 经”的“金经”一样,都指儒家经典书籍。
C: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黄蓉的理解是正确的。古时,“女子二八年华”,即 指女子16岁;“山行六七里”,即指沿山路走42里。
D: “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这是巧妙化用《论语》中的名句“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 , 形势紧张。
B: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老水手走去。
D: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5、下列划线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卷(zhì) 取(dì) (guā)噪 剑拔(nǔ)张
B: (xié)取 发(jiǒng) 羁(bàn) (kuài)炙人口
C: (piāo)悍 (suō)衣 沉(miǎn) 合(zhé)押韵
D: (chēn)视 蓬(hāo) 凛(liè) 引颈受(lù)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 《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D: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7、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代天骄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B: 恪尽职守 脑羞成怒 涕泗横流 刻骨名心
C: 气吞斗牛 郑重其事 十拿九稳 根深蒂固
D: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袖手旁观 不求甚解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záo) 妆(lián) 然而止(jiá)
B: 壳(bèng) 污(suì) 而不舍(qì)
C: 悲(cāng) 怜(mǐn) 方兴未(ài)
D: 古(gèn) 猎(shǒu) 吹毛求(cī)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省泰中附中女子足球队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她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B: 近期,学校正在开展、筹备、策划“迎元旦晚会”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C: 为切实保障网约车乘客的安全,有关部门将加强对驾驶员背景的核查,严防不合格的企业、车辆和人员进入该行业。
D: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泰州检察院工作人员赴各学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10、《水浒传》中( )人称孝义黑三郎。
A: 武松
B: 宋公明
C: 吴用
D: 卢俊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________
( 2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é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

( 1 )解释加线字。
①若知具茨之山乎 若() ②异哉小童 异()

( 2 )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 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 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 3 )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

( 4 )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 1 )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珍爱自己”即崇尚和尊重生命本身,学会爱自己,拯救自己。
B: “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渴望别人的关爱” 即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这种想法提出来的。
C: 作者为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的理由是,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也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D: 如果为第⑥段文字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可以用意大利民族诗人但丁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
( 2 )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第③段的论据不多余 ,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
B: 第③段的论据不多余,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C: 第③段的论据不多余,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引出后文要讨论的话题。
D: 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完全不能论证本文论点,纯属不着边际杀偏风。
( 3 )对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对比,以树、草与人对比,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严于律己、矫正自己才是爱自己。
B: 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C: 第⑤段对“另一种珍爱”的内容的具体阐述是,人在逆境中应肯定自己、赞赏自己。(“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仍给自己鲜花与笑容,坚韧地走过。”)
D: 第⑥段对“另一种珍爱””的内容的具体阐述是,人处在顺境中应当勤于律己,矫正自己。(“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已和矫正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木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二十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四十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儿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儿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儿,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儿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 1 )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 2 )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 3 )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 4 )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因为疏忽,因为不坚持,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丢失一些东西,如丢失钥匙,丢失钱包,丢失学具……甚至丢失我们的原则、自信、人格与尊严;因为努力,因为坚持,我们又会找回这些东西。请你回望自己的初中生活,按要求作文。
题目:找回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吢,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