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B: 你们学校打排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C: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D: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 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
2、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晌午(shǎng) 凛冽(liè) 目不窥园(kuī) B: 粗拙(zhuō) 气氛(fèn) 忧心忡忡(chōng) C: 矜持(jīn) 取缔(dì) 鲜为人知(xiǎn) D: 拖沓(tà) 胸脯(pú) 诲人不倦(huì) |
3、 | 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器合奏的精华,它的美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B: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 还记得刚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转眼间,中考的决胜时刻就要到了。 C: 走进六月的荷花池公园,便可见朵朵荷花盛开,姹紫嫣红 , 煞是好看。 D: “不雅视频”曝光后,毕福剑通过微博向公众致歉,可是我们要说“姥爷”是否也应该反躬自问 , 自己对得起央视主持这份职业吗? |
4、 |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反映了资产阶段上升时期敢于进取追求财富的冒险精神,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 A: 《鲁滨孙飘流记》 B: 《巴黎圣母院》 C: 《人间喜剧》 D: 《匹克威克外传》 |
5、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B: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 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 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11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京大学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
6、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粗拙(zhuō) 偏袒(tǎn) 侥幸(jiǎo) 茅塞顿开(sè)B: 雷霆(tíng) 挣扎(zhèng) 禁锢(jìn) 百废待兴(xīng) C: 步履(lǔ) 迸溅(bèng) 疮痍(cāng) 潜滋暗长(qián) D: 喷薄(bó) 哺育(pǔ) 璀璨(càn) 咬文嚼字(jué)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魁梧(wú) 倒坍(tān) 嗔怪(chēn) 一抔黄土(póu)B: 侍候(shì) 荫庇(yìn) 田圃(pǔ) 恪尽职守(kè) C: 褒贬(bāo) 驽钝(nú) 翘首(qiáo) 舐犊情深(shì) D: 黝黑(yōu) 慰藉(jiè) 狡黠(xiá) 廓然无累(lèi) |
8、 | 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语言连贯,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 ②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 ③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A: ②④①③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
9、 | 下列情景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邓伟猫在住院处的楼梯口,已经是第四天了。每天他“潜入”,“潜逃”出去。 B: 如果让护士发现,有会说,走走走!石鲁病这么重,连他的家属都是有规定时间的。 C: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像天鹅肉吃!……” D: “不能拍,不能拍,不能拍。”钱钟书朝他直摆手。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歼-15飞机在“辽宁舰”航母平台上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标志着我国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有了历史性突破。B: 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 C: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际上享有声望,而且在国内影响也很大。 D: 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
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水调歌头》一词的上阙用“我欲”“________”“何似”来体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起伏,从对月宫的________,到犹豫不决,再到对人间生活的________。(链接诗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① , 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②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③。中秋谁与共孤光④。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世事一场大梦:此处用典,“大梦”化用《庄子·齐物论》中“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及李白《春日醉起言志》中“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②贱:质量低劣。③妨:遮蔽。④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背景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在《宋词精品》中被关立勋认为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1080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 2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链接诗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两首词的下阙中,月都成了苏轼笔下的抒情载体,请试分析两首词借“月”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3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苏轼《西江月》开头便用典“大梦”,慨叹世事如梦。请你再列举出一句“用典”的古诗。(若所举诗句为非课内诗句,允许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 |
课外文言文阅读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土六,而邦大治。
( 2 )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B: 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C: 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D: 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 3 )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楼外鸟鸣声
①清明回乡祭祖,在新筑的自家楼房里拥衾独睡,有一种深邃曼妙的虚静,弥散于周身之间。次日,久违的乡间晨曦,一下催醒我梦里一晌贪欢的沉香。向隅枯坐,旋转的微光勾起内心怀旧的清愁。正踟蹰间,窗外一缕吐翡铺翠的绿丛中,突然,奏起一串打击乐一样的天赖妙音:滴溜儿,滴溜儿!吱咕咕,吱咕咕!叽、叽、叽,叽喳,叽喳……
②是鸟鸣声!而且是几种飞鸟齐奏的混合乐,仿佛一支乐队,面对饥渴的观众,尽情抹出一串串发烧的音符;又仿佛是一张躲闪不开的网,律动着古筝、二胡、笛子、扬琴、铜管的颤音,在半明半暗的晨曦中,将我深深笼罩。
③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幽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花园之中,有蔬菜摇曳,有瓜果盛放,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A)这是一方母亲用汗水雕镂的圣土,它让我回到江南,淡烟疏雨中,那采兰配芷的意气风发;也让我回到蓬瀛城的林涧,那孤岛上奇幻的梦境。花香鸟啼,日暖云散,在纯净的空气里,我尽情打开透明的灵魂,拾撷朝露,吮吸故地的沁泽,以滋润我身心。
④滴溜儿,滴溜儿!吱咕咕,吱咕咕!叽、叽、叽,叽喳,叽喳……
⑤齐奏的混合乐,因我的出现而消停了片刻,接着又挥抹出协奏曲的和鸣。我不敢再深入母亲打理的后花园,我害怕这些天籁的和鸣,因我的入侵而再度消失。我躲在竹篱的后面,观看这些莺声呖呖的鸟群。(B)一只白肚灰翅的麻雀,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站立在枝头的浓荫中,张开两片镶着黄边的长嘴唇,一声婉转的短音,便从紫红的喉头飘散而出——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仿佛是勤劳的钟声,鞭策沉睡的乡村,叫乡村迈开脚步,奔向春耕的繁忙,一只绿背黄纹的鹧鸪,从一棵老栎树的枝头跃到一棵野毛榉的绿丛中,凝神片刻,左顾右盼,之后便撑出小巧玲珑的红喙,撒野般用短促而嘹亮的歌喉,清唱了起来——咕咕咕,别糊涂,别糊涂!那声调仿佛是时光的指针,穿透缥缈的空气,指向楼房里那些慵懒的贪睡者,接着,撇着八字胡的松鸦,神情怪异的黑鹭,吟落一地杜鹃花的子规,凶猛的秃鹫,学舌的鹦鹉,等等,先后继承麻雀与鹧鸪的衣钵,把缠绵悱恻、山重水复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撒泼开来,颇有钱塘春潮的气势!
⑥多么华美而珠圆玉润的交响乐,仿佛携着小提琴、钢琴、二胡、洞箫、萨克斯骤扬骤止的滑音,飞向岁月的灵河,丰饶着我的忧伤与快乐,我多想与它合二为一,永远倦憩在它汹涌的和音中。这些年,久居繁华的都市,汽车喇叭的鸣响,流动小贩的吆喝,熙攘人流的喧嚣,装修工具的吵闹,汇成了一弘浩荡的洪水,将我挤扁,使我再难寻觅内心渴望的田园风光与天籁的和鸣,接近清纯无邪的大自然本色。
⑦我常在午夜的梦境中,憧憬着那些远去的乡间的鸟鸣声,那妙不可言的天籁的和鸣和大自然本色。我想把这种憧憬,以我的勤勉,带回到与我息息相关的大都市之中,让它在大都市的土地上,积淀内存,只要有内在的种子,就一定有追求的繁花绚放瑰丽……一如当年的母亲,面对一片泥泞的沼泽地,发誓要将它变成自己的后花园,才使我在清明回乡祭祖之际,接受了一场天籁和鸣与大自然本色的盛宴……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孔令建,有删改。)
(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鸟鸣声的来源 |
鸟鸣声的特点 |
“我”的心境 |
自家楼房窗外 |
① |
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 |
竹篱的后面 |
颇有钱塘春潮的气势 |
② |
(A)这是一方母亲用汗水雕镂的圣土,(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B)一只白肚灰翅的麻雀,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站立在枝头的浓荫中,张开两片镶着黄边的长嘴唇,一声婉转的短音,便从紫红的喉头飘散而出——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 3 )分析第①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我想把这种憧憬,以我的勤勉,带回到与我息息相关的大都市之中,让它在大都市的土地上,积淀内存,只要有内存的种子,就一定有追求的繁花绚放瑰丽……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人民日报》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以《我不再______了》为题,
提示及要求:在初中生活中,你的思想认识或行为常常会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请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或短语,例如“骄傲”、“自卑”、“感觉孤单”、“懒惰”、“任性”、“迟到了”、“烦恼”、“困惑”、“害怕困难”“相信命运”、“和妈妈顶嘴”……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左右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