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严历 洗礼 轻而易举
B: 扶腋 凭吊 重蹈覆辙
C: 滞碍 怡情 消声匿迹
D: 徬徨 诘难 豁然贯通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扬州人民翘首以盼的瘦西湖隧道终于在9月19日正式建成通车了。
B: 他这个人在每件事上都锱铢必较 , 一点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C: 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
D: 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
A: 哲学散文集
B: 历史散文集
C: 文学散文集
D: 艺术散文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近期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我们又看到了董卿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声音。
B: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 随着共享单车在成都市的大量投放,使市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猝然长逝 义愤填膺 五彩斑澜 藏污纳垢
B: 吹毛求疵 通霄达旦 脍炙人口 险象迭生
C: 妇孺皆知 销声匿迹 花团锦簇 惹事生非
D: 出类拔萃 浩瀚无垠 重蹈覆辙 淋漓尽致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善思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它________;读太阳,读出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它________;读大海,读出它________;读石灰,读出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①坦荡豪放的胸怀

②气势磅礴的豪情

③润物无声的柔情


A: ②①③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7、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苏轼都是我国宋词豪放派奇人的代表。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8、选出没有运用拟人修辞的一项( )
A: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动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的“攻击”。
B: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远方。
C: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下面。
D: 10级大风足以使墙倒屋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9、依次为下面语段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②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③.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④.我们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A: ①百折不回②宽容③空中楼阁④百感交集
B: ①坚强不屈②宽容③可望不可即④喜怒哀乐
C: ①百折不回②宽恕③空中楼阁④喜怒哀乐
D: ①坚强不屈②宽恕③可望不可即④百感交集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故乡》中的闰土,就是以鲁迅家乡的农民章闰水为原型的□也可以不专用一个人为骨干,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A: , ,“ ” 。
B: ; ,“ 。”
C: , :“ ”。
D: ; :“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解】①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②翠微:这里代指山。③酩酊:大醉。④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就是发生在这里。

( 1 )对这首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携酒登山,由高往下看,空中一切景色,包括初飞的大雁,都映在碧波之中。
B: 颔联交代了诗人面对秋天的山光水色,不禁露出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菊花插在头上,来不负这次登高之行。
C: 颔联写出诗人认为应喝个大醉来酬答眼前的良辰佳景,而无需为夕阳落下这样的事情感慨怨恨。
D: “牛山何必独沾衣”是劝人也是劝自己,既然自古而今,像“登临恨落晖”,人生都无常,又何必为眼前的不顺畅而流泪呢?
( 2 )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B: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如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
C: 以齐景公的反面的例子作结语,表现了这种旷怀的情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之意。
D: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下面哪一个划线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 )
A: 蒙辞军中多务
B: 公亦此自矜
C: 钱覆其口
D: 杓酌油沥之
( 2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活:“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②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④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⑤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种: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⑦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地痞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⑧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竞无贡献可言。

⑨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 1 )请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选文第⑤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阐述的?

( 3 )选段⑦⑧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下面句子哪个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为什么?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你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语言如镜

①语言是一面镜子,不管是人用口吐出来的,还是人用笔写出来的,都能照出他的思想。

②比较明显的是胡屠夫这一类“粗人”,在他口里,中举前的范进是个“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鹅肉”的“现世宝”;中举后的范进则是“才学又高”、比城里张府周府里的绅士还“体面”的“贤婿老爷”。这方面较“雅”的例子,则是苏学士从和尚那里享受到的“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级别不断提高的待遇。一个是胸口长毛满脸横肉的屠夫,一个是慈眉善目、淡于名利的出家人,语言却照出了他们的共同点——势利。

③当然,人之有善恶雅俗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涩之分一样,在所难免,只要“言为心声”倒也能让人接受。若用语言装饰门面、掩盖本质,则是可笑可叹可憎了。刘阿斗所谓“此间乐,不思蜀”,虽然“数典忘祖”,倒也憨态可掬,而后来鹦鹉学舌般地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则让司马氏笑掉大牙了。

④更有甚者,有时“粗”的语言能照出人的真诚率直,如鲁达、焦大。“雅”的语言则能照出人的虚伪贪婪,如蔡京、贾珍之辈。老一辈革命家中,彭德怀的骂娘不也比阴谋家的口号动听多了?

⑤近来报上“自我解剖”类的文章颇多,其主题多是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虽然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国性的大奖,但仍然“根不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每读到占有相当篇幅的这一娄内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种吃鱼吃到一半才发现另一半还没有熟的感觉。这些文字照出来的形象,总令人觉得别扭。

⑥思前想后,语言真是一面“照妖镜”。不管你是昧着良心说,还是曲着笔调写,你的灵魂总被它照得一清二楚。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语言如镜。
B: 作家要锤炼语言。
C: 语言是一面照妖镜。
D: 语言能反映思想。
( 2 )下面是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读完才发现其语言不真诚。
B: 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言不真诚。
C: 读“数十万字的作品”,读完才发现其语言不真诚。
D: 读“数十万字的作品”,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言不真诚。
(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B: 本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层:①//②③④⑤//⑥。
C: 第②段列举胡屠夫和苏学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不管语言是粗是雅,都能看出说话人的思想
D: 第③④⑤段论证了想用语言来装饰门面、掩盖本质的可笑可叹可憎。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没有伤痕,不是历史;没有遗憾,不是生活,生活中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在诉说着我们曾经的故事,这故事中有真善美。请以“美丽的裂痕”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清除,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们的、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