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海门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抵挡) 摧枯拉(腐朽)
B: 首而望(抬起头来) 屏声息(收敛)
C: 引高歌(喉咙) 所向披(倒下)
D: 一丝不(敷衍了事) 殚精虑(尽)
2、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 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 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秋国庆双节长假里,众多的老年人结伴出游或由子女陪伴走出家门旅行,在秋高气爽中感受大自然,尽享快乐假期。
B: 母子之间有什么要说的就应当坦诚相告,大可不必转弯抹角地让人猜测。
C: 船从宜昌上驶,不到一刻钟,山就高起来,络绎不绝 , 一直到重庆。
D: 袅袅不断的青烟,悠悠的钟声,好像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扬州。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何上好课,老师听取了同学们的方法。
B: 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C: 他没被困难吓倒,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D: 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给巴特勒的信》表现了雨果对英法两国火烧圆明园的极大愤慨。
B: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通过阿廖沙这一形象,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6、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筑工地上管理混乱,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B: “欢乐中国行”来青海演出,附近人家十室九空 , 人们都看节目去了。
C: 两个小男孩都是十四五岁,正值豆蔻年华
D: 我刚才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 , 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
7、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ī)息 (qǐ)丽 惺(sōng) 轻(zhuāng)淡抹
B: (xié)取 (nèng)绿 负(hè) 融(huì)贯通
C: (yǒu)黑 温(xīn) 新(yǐng) 墨守(chāng)规
D: 望(qiáo) (xiān)细 屏(zhàng) 张(huáng)失措
8、

下列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B: 匹夫在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C: 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D: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9、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里已经非常懊悔 , 但拉不下面子来给她道歉。
B: 我永远忘不了爸爸那次严厉的训诫 , 是它把我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C: 两位阔别多年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10、下列词语书写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眼花潦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B: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彰,表彰。
C: 思贤如渴:比喻不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D: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1 )这篇短小的令词,既有伤春惜时之意,又有思友抒怀之情,词的上阙写________,下阙________。
( 2 )词中被人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 )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怀念旧时友人的词。词中“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虚指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是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B: “花落去”既指芳春匆匆归去,又指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其实,人生的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
C: 着一“独”字,点醒题旨,词中的“听词、饮酒、天气、亭台、夕阳、落花、归燕”无一不是“独徘徊”中所见、所忆、所感。
D: 全词用语香艳,用词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情韵动人。
( 4 )你从这首词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弈:古代一种围棋。② 弈秋:善弈者,名秋。③为:同“谓”,说。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 私作群鹤舞空_________ ② 项为之__________ ③使弈秋二人矣___________ ④ 非也___________

( 2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项为
B: 思援弓缴而射
C: 虽与俱学
D: 故时有物外
( 3 )翻译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4 )在《幼时记趣》和《学弈》中选取一篇文章,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文章_____ 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我记住了唐六妹

蒋 韵

①《红楼梦》中有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在重庆洪崖洞小吃街这样的地方,对一个外乡人而言,这句话可改作,“多有多的难处”——不知道该作何选择。初次到重庆,我一个人走来走去,眼花缭乱,感到很茫然,最后随便走进一家:小小的店堂,敦实的小桌凳,没什么特别之处,却很顺眼,俗话说选不如撞,果然,撞进去也就踏实了。

②我要了小面,又要了酸辣粉。小面是头一天就听重庆的朋友推荐的,而酸辣粉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我们北方的凉粉一类。酸辣粉先上来了,出乎意料,上面覆盖着满满的肉末,我用筷子尖挑起一点尝尝,有浓郁的猪油味道。于是我把它推到一旁,重新叫了一碗凉粉。老板有些诧异,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禁忌?”我忙解释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酸辣粉里会有肉,我不太喜欢吃油腻的东西。不过,这碗我会一并买单。”

③于是,我吃了很香很辣的凉粉,吃了同样很香很辣的小面。结账时,故事发生了:老板竟不肯收酸辣粉的钱。我深感意外,说:“这不合适,东西是我自己点的,再说那碗粉我已经动过了。”老板回答道:“你是外地人嘛,好多事情不知道,下次就知道了嘛。”三下五除二,老板为我结了账,那碗酸辣粉自然免了单。

④一碗酸辣粉,四元钱,而一碗小面和一碗凉粉加起来才不过四元五角。走出小店,我回头看了一眼它的招牌,红底白字写着:唐六妹。于是,在阴雨连绵的山城重庆,我记住了这个对我而言很温暖的名字。

⑤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那是几年前,在纽约的地铁站,一个最容易让异乡人感到迷茫、孤独和恐惧的地方。那一天,我站在人流熙来攘往的地铁检票口,抬头茫然地看着悬挂在头顶上方的指示牌。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吃惊地回头,只见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亚裔,黑眼睛黄皮肤,凭他眼睛里的神情,我看出他是我的同胞。果然,他手里拿着一张磁卡,指指检票口,用汉语对我说:“你进去吧,我替你划了。”说完,他转身而去,似乎是怕我道谢,迅速消失在各种肤色汇成的人流里。

⑥我走进检票口,心里一阵温暖。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走出站口的男人在看到我的那个瞬间,内心突然柔软了一下。是我脸上那种不自觉流露出的异乡人的无助、紧张和迷茫吗?或许是我孑然独立的身影让他想到自己初来乍到时的种种辛酸?我不知道。但传说中最冷酷的纽约、人心最硬的纽约、视他人为地狱的罪城,却在这一瞬间向我流露出它的善意和温情。

⑦世界上的大城市,对异乡人而言,差不多都是冰冷的,喧嚣着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总有这样的缝隙:比如,唐六妹小吃店一碗免单的酸辣粉;比如,纽约地铁检票口前一只拍在陌生人肩头的手。人性的光辉就从这样的缝隙中流泻出来,如同阳光钻出云层。它惊鸿一现的照耀永远是我走进一个新地方、面对一群陌生人的勇气之源,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记忆一座城市。

(选自《读者》2019年第11期,有改动)

( 1 )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2 )请赏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走出站口的男人在看到我的那个瞬间,内心突然柔软了一下。

( 3 )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人性的光辉就从这样的缝隙中流泻出来,如同阳光钻出云层。

( 4 )请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踩疼了雪

①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②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③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④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⑤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⑥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⑦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⑧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⑨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⑩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⑪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⑫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⑬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⑭雪花在天空舞蹈!

⑮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⑰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⑱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

( 1 )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

( 2 )品味语言。

①分别品味第⑨段和第⑰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

②选文第⑯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 3 )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4 )选文第⑩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50字左右)

四、写作(分值:60分)
学校开展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话题的主题演讲案,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出观点,撰写自己的参赛演讲稿。

要求:自拟题目,主题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言特色明显,有较强的感染力,不少于600字。

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流年割容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