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珮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踪迹》、《欧游杂记》等。 B: 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人,比如《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和《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海伦凯勒。 C: 《陈太丘与友期》中,客人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属于敬辞。 D: 《天净沙 秋思》描绘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被誉为“秋思之祖”。 |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漩涡/旋风 朝鲜/鲜为人知 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B: 斑斓/狂澜 亢奋/引吭高歌 坚韧不拔/挑拨离间 C: 应和/和煦 边塞/顿开茅塞 味同嚼蜡/耐人咀嚼 D: 顷刻/倾诉 盘踞/不足为据 不修边幅/名副其实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登峰造极:登上山峰绝顶,比喻造诣精绝,也泛指达到极点。 B: 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分外的事根本就不用去关心。 C: 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恼羞成怒:恼羞到极点而发怒、恨人。 D: 让我们在这令人肃然起敬的墓前鞠躬。肃然起敬:十分恭敬的样子,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
4、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 他的师傅对他很欣赏。 B: 因为下雨的缘故,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显得冷冷清清的。 C: 他心思缜密,做事总是瞻前顾后 , 从未出过纰漏。 D: 两年前在山上遇险的经历,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 |
5、 | 译文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生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想要的比这生更重要的,所以不能苟且偷生。B: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译:一筐饭,一豆汤食,得到它就能生,不能得到它就死。 C: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用脚践踏后给他,乞丐也不肯接受。 D: 万钟于我何加焉!译:高官厚禄在我身上还需要增加一些。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训诫 辍泣 里程碑 屡次B: 精巧绝伦 物竟天择 一丝不苟 教学相长 C: 踉踉跄跄 苍海桑田 红装素裹 慰藉 D: 仙露琼浆 锲而不舍 无可质疑 莫衷一是 |
7、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②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④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⑤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A: ③④②①⑤B: ②①⑤④③ C: ③⑤④②① D: ②①④③⑤ |
8、 | 下列文学常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郦道元——北魏 B: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C: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 D: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北宋 |
9、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工作人员已经________了会议代表返回的机票。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__暴利。 ③凡愿加入青年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审查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免费________诗集一册 A: 预订 谋取 惠赠B: 预定 谋取 奉赠 C: 预定 牟取 惠赠 D: 预订 牟取 奉赠 |
10、 | 名著积累——下列对《西游记》中几组词所涉及人物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观音院 黑缨枪 黑风洞 守山大神 ②枯松涧 火尖枪 火云洞 善财童子 ③宝象国 蘸钢刀 波月洞 奎木狼 A: ①青牛精 ②白骨精 ③玉兔精 B: ①黑熊精 ②红孩儿 ③黄袍怪 C: ①红孩儿 ②玉兔精 ③青牛精 D: ①白骨精 ②黄袍怪 ③黑熊精 |
拓展阅读 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呵,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呵,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 1 )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________ ②昆仑山惊邙山呆。________ ③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________ ④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________ ( 2 )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个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 3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具有双重含义,试加以说明。请从诗中找出与之形成对比的句子。 ( 4 )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 1 )【文体识别】根据《出师表》的阅读,选出对于“表”的文体解释正确的一项( )A: 谢恩 B: 弹劾 C: 陈情 D: 讽谏 ( 2 )【文意理解】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3 )【情怀感悟】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链接材料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①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遇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②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珠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③ , 归京阀,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④ , 余之愿也。(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②同:随后,接下来。③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④奠枕:安枕。 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B: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C: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D: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 4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________ A.正,正确的 B.平素,向来 ②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________ A.意料,预料 B.忧患 ( 5 )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根据《出师表》选文和两则链接材料,概括指出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②依黄山谷氏的说法,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③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④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⑤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 1 )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请根据上述材料含义,写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