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来信我已拜读,感谢单老师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B: 小学毕业时,你送给我的《西游记》和《水浒传》,我一直惠存着。
C: 这次模拟考试,多亏李老师尽了绵薄之力,我们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D: 甲:“先生,请问您贵姓?华府在哪儿?”乙:“鄙人尊姓王,华府在珠海路。”
2、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一连做了五六张试卷后,终于把令人头疼的电路题完全弄懂的她连连感慨:“果然,开卷有益。”
B: 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C: 与人相处,不能吹毛求疵 , 而且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讲方式、看场合。
D: 读书如果只是寻章摘句 , 而不能深入书中研究义理,是无法得其精神要旨的。
3、下列选项与整组漫画讲述的成语故事,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风尘仆仆
B: 望梅止渴
C: 垂涎欲滴
D: 所向披靡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ié)扭 (jī)形 (mó)然 (juàn)养
B: (zuò)落 (yōu)黑 (wó)旋 (qǐ)首
C: 粗(guǎng) (tiǎo)逗 (chì)热 (kuāng)骗
D: (chěng)戒 (shàn)抖 归(xǐng) 停(zhì)
5、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qīn)今当涂掌事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xié)!
C: 即(gèng)刮目相待。
D: 肃(suì)拜蒙母。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中很神圣。


A: ③②④⑥⑤①
B: ③①②⑤⑥④
C: ④③②⑥①⑤
D: ④①③②⑤⑥
7、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túi) 取(jué) 奄奄一息(yān)
B: 立(chù) 干(biě) 持之以(hén)
C: 窕(yǎo)蓬(hāo) 睡眼惺(sōng)
D: 鸿(hào) 慰(jí) 法家士(fú)
8、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表达方式看,《观沧海》是一首想象类的抒情诗。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四句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海日生残夜”表现太阳初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被撕破,一个“残”字写出了黑夜将不可抗地消失。
D: 《天净沙·秋思》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 1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指出解释下列划线字有误的两项( )
A: 小惠未(通遍,遍及)
B: 肉食者(卑鄙)
C: 又何焉(参与)
D: 神弗也(赐福保佑)
E: 必以(感情)
F: 战则请(跟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 )从曹刿在战前战后的言论看,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两个。
( 4 )文中说“肉食者鄙”,你怎么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颁奖词】

青嵩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获奖致词】

最后,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

其茎,其叶,其花,浓香、淡苦,蕴含丰富的艾蒿碱、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后继”,奉献了自己的身驱,成就了中国的中医事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铺就了我通往诺贝尔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临来瑞典前,我曾经有一个想法,想带85株青蒿来到卡罗林斯卡学院,让它们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我怕在机场、海关遇上安检、植检的麻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还想邀请85名参与过523项目的科学家来到瑞典,共同发布青蒿素的科研报告,但我怕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最终,我决定还是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 1 )“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中的青蒿和“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意思一样吗?
( 2 )屠呦呦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通过阅读材料,你认为她获奖的原因是什么,请把它写下来,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100字)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

( 1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的理解。

( 2 )文章第③段举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 3 )文中第④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毛泽东同志善于读书的?试加以分析。

( 4 )请你为第③段从正面或从反面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我眼中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空格填写完整;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 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無所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