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方重工集团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纶之乐 如座针毡 遍稽群藉 浩瀚无垠
B: 一泻千里 遮天蔽日 睡眼惺松 周道如底
C: 芒刺在背 引颈受戳 通霄达旦 引人暇想
D: 断壁残垣 怡然自得 万恶不赦 袅袅烟云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人、一村、一市的面貌变化,都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进。
B: 通过精准扶贫,把党员干部的形象在百姓心里扶了起来。
C: 近半个世纪前,陕北窑洞,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见证了一名青年的成长。
D: 主席创造了一个敢于实践的“天才团队”,一个改革家团队和一个领导者团队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dǎo) 隐(cè) 倒(tā) 龙吟凤(huì)
B: 真(dì) 热(chì) 酿(yùn) 惟妙惟(xiào)
C: 绰(kuò) 仃(líng) 逶(yí) 鳞次比(jié)
D: 拮(jù) 强(kuō) 取(xī) 心无旁(w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松傲雪挺拔,它的坚韧让世人_____;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展现;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弹”,他的伟绩_____。终南山耄耋之年,披甲逆行,悬壶济世,他的形象光彩夺目; _____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_____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加。


A: 惊诧 家喻户晓 虽然 但是
B: 敬仰 家喻户晓 因为 所以
C: 敬仰 举世瞩目 虽然 但是
D: 惊诧 举世瞩目 因为 所以
5、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一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时间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等情节。文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是作者本人。文章主要采取对比手法来表达主题。
B: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塑造和刻画,深刻的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生活的凄苦,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主题。
C: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指出,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未雨绸缪 , 妥善应对。
B: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 , 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C: 我静静地欣赏着蓝天白云、高山大川,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
D: “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 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粗糙 乱篷篷 不懈置辨 咬文嚼字
B: 隐匿 橄面杖 无缘无故 提心掉胆
C: 窒息 天灵盖 转瞬即逝 影影绰绰
D: 颓唐 破夹袄 千军之力 无精打彩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9、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上各路非遗传承人同台献技,精彩表演让现场和各直播平台的观众目不暇接,激动点赞。——这句话中加点成语运用是恰当的。
B: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部分曾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个人或集体代表在北京参加了《与地球卫土同村)主题活动。——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C: 即使目前对新冠病毒产生的原因尚未有定论,但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其与生态环境破坏有关。——这句话有语病。
D: 初中要毕业了,班长创建了一个名为“忘年之交”的微信群,希望同学们友情长存,莫相忘。 ——这个微信群的命名是不合适的。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 这是我第一次首次登上韭菜岭顶峰,纵目四望,不禁佩服自己的勇气!
C: 国庆小长假期间,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我县,瞻仰何宝珍故里,参观陈树湘纪念馆,承受红色文化洗礼。
D: 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 1 )这首诗用哪些景物展示了暮春时节的美景?

( 2 )三、四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其中包含着游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 ________ ②清涟而不妖________

③竹本 ________ ④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 3 )(甲)文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B: 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C: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利用。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 濯清涟不妖
C: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结友
( 5 )甲、乙两文都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_、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 1 )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议种瘪种——________——给儿新生

( 2 )文中划线的句子如何理解,请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 3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 4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缺憾是现实的常态

①观赏自然美景,我们喜欢春日怒放的鲜花,喜欢秋夜皎洁的满月。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喜欢匀称和谐的美,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总之,我们喜欢圆满。但现实生活中,缺憾却往往是生活的常态,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正视缺憾。(甲)

②我们喜欢春日怒放的鲜花,但对一株花而言,一年里开放的日子却只有寥寥几天,在孕育花朵和花已凋谢的日子,我们往往会忘记这是一株花。觉得无花的花树给人一种萧条与落寞之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不是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慨叹吗?而萧条落寞的日子,正是孕育鲜花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准备。胸怀豁达的诗人往往可以正视缺憾,甚至欣赏缺憾,龚自珍不是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激赏吗?

③我们喜欢秋夜皎洁的满月,所以把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佳节之际,因为共赏一轮明月,天涯之遥也给人咫尺之感。因此苏轼才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美好的祝愿。但月缺月圆、往复循环,是自然的规律,没有谁可以让月亮常圆不亏,而且一月之中缺多圆少。满月是美的,弯月也是美的。柳永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的就是残月啊,以残月表达别后的相思,深情眷眷,感人至深。

④雕塑作品向来以匀称和谐为美,但断臂的维纳斯却是艺术品中的极品,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断臂”是缺憾,但正是因为维纳斯双臂残缺,给了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使断臂的维纳斯反而更具神秘感,更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牡丹亭》把爱情演绎到为爱可以“生而死,死而生”的境地,堪称爱情圆满结局的经典,使我们内心得到安慰。而有缺憾的爱情悲剧却可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传唱至今,《红楼梦》中“宝黛”缠绵悱恻,凄婉哀伤的爱情让人掬一把同情之泪。可见,缺憾也是一种美,一种带着伤感的美。

⑤自然界中缺憾是常态,艺术作品把缺憾当成了一种美,其实人生何尝没有缺憾呢?一份不理想的成绩单,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份刻骨铭心却没有结局的爱情,一段执著却没有回报的努力……人生的痛就在这里。“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瞬间的美丽,人生的圆满、幸福的巅峰偏偏不肯持续到永远;倒是缺憾太严谨,对任何人都会眷顾,一视同仁。但缺憾也让我们学会了追求,学会了进取,学会了珍惜来之不易的转瞬即逝的幸福。(乙)

⑥圆满是美好的理想,缺憾是现实的常态;圆满是纯净的美丽,缺憾是带着伤痛的美丽;圆满让我们满足、欣慰,缺憾带给我们叹惋和震撼。(丙)正是因为有了缺憾,有了正视缺憾的态度,才有了不懈的追求。有了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人生才更丰富多彩,更韵味隽永。

( 1 )通读全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文中作者的观点。

( 2 )②至⑤段依次举例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我们的人生也就是从缺憾向完美的一次又一次的跳跃。”是原文中的一句话,结合上下文,你认为放在甲、乙、丙哪处最恰当?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是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在学习与生活中碰到暂时的困难、挫折以至失败,你能微笑着面对吗?
请自拟一个包含“微笑”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背后的谎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