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 ) A: 《琵琶记》 B: 《荆钗记》 C: 《拜月记》 D: 《杀狗记》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使许多字眼起了变化。 B: 同生命和人类起源一样,宇宙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问题。 C: 星期天我们去郊游,山上那么多杜鹃令我们游兴大发。 D: 北京一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而驰名中外。 |
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我的老师是多么________、多么________、多么________、多么________的人啊! B: 温存 慈祥 公正 伟大 C: 温柔 慈爱 公平 伟大 D: 温存 慈爱 公正 高大 |
4、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 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的理想信心。B: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 他迈着强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
5、 |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汽车在老大爷身边戛然而止 , 市长打开车门,露出和蔼可亲的笑颜,亲自搀扶老大爷上了车。B: 我们的身体在不断长大,我们心中的一种情感也在潜滋暗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 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 夏乃声音的季节,蝉声更像一首绝句。这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旷远飘逸,让人不禁听得屏气凝神。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B: 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C: 清代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范进就是因会试中举喜极而疯的。 D: 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
7、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焕发 急躁 部署 融会贯通B: 销毁 缅怀 统率 精兵简政 C: 墨守 题纲 隐蔽 永往直前 D: 挑衅 沧桑 上溯 辨伪去妄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不自量力 荒凉箫瑟 前扑后继 沾沾自喜和煦B: 喜形于色 苍皇逃窜 胸有成竹 狼藉班班缄墨 C: 相形见拙 难以致信 鼠目寸光 美味佳肴媲美 D: 精巧绝伦 莫衷一是 高深莫测 沧海桑田吞噬 |
9、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湛江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喜悦和惬意。(删去“内心”或“由衷”) B: 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提高”改为“完善”) C: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把“不畏艰险”和“执著追求”对调) D: 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允许更多难民入境。(删去“面对”或“使”)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长时间盯着荧屏时,容易诱发近视眼、角膜炎等。B: 从上海来的地理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板块漂移的新知识。 C: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车监管力度,防止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D: 从旧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母亲的怀抱里繁衍生息。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1 )首联一个“________”字贯穿全诗,奠定了本诗________的感情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无罪遭贬的命运。( 2 )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2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 3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 4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 5 )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
故乡的那棵树
周保林
①进城多年了,我总是时刻想起我的老家,更想念那棵五人合围的柿子树。
②那是一棵伟岸、绮丽的大树。主干笔直,约两米高处,生了个树丫,由一棵变成了两棵;其中一个分枝离地面只有一人高,横空出世,像条长虹。一个四季,树上树下,生机勃勃。春天,树叶苍翠欲滴,含苞欲放,大树摇曳着一树春光,成了鸟儿寻偶嬉戏和蜜蜂采蜜之处。夏天,青果累累,挂满枝头,阳光从树叶渗透出来,柔柔软软,呈现着青春的美姿;下雨时,只闻树上笃笃响,却只滴下几点儿,美极了。秋天一派缤纷,一个个鲜红的果子,像一盏盏小红灯笼,藏身于斑斓多姿的金黄色叶间,飘出一阵阵香味。冬天,树枝光了,露出结实的身躯,最美还是雪天,银装素裹,简直成了一棵银树。
③树下是我们的生活区,又是我们娃娃们的游戏场所。一清早,太阳刚染红了树尖,树下便忙开了。大人们洗衣、做饭、备家具。小孩们割猪草、拾牛粪。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早饭后,爷爷将一根藤条烟袋杆往嘴里一衔,要我给他点上火,坐在树根上,悠闲自得地吐着烟圈儿,摸着山羊胡,给我们讲故事。记得有一次,我问爷爷这棵树是哪年长出来的。爷爷笑了笑,神秘地说:“我也弄不清,只记得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曾问过爷爷,他说,他一出生就看到树有这么大。”
④有时故事听腻了,我们几个光屁股娃娃,便揪着那个横枝打吊吊,树枝一弹一弹的,悠悠然,飘飘然。这时,我想起爷爷讲的朱元璋的咏蛙诗:“独坐井畔似虎形,绿荫树下掌乾坤。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这树下,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乾坤”。
⑤晚间,村下是最热闹的地方。尤其是夏天,这里成了乘凉、游乐的佳境。左邻右舍地男女老少,都带上板凳,茶杯,男人摇着扇子,在树下聊天,妇人则借着凉风,织毛衣,纳鞋底,边干活,边听人讲故事,算计算计今年的收成,一个接一个笑话,从树间渗出,回旋于空中,我们一些小伙伴,便穿插其间捉迷藏。有次不慎将张三爷的椅子绊倒,让他跌了个脚朝天。张三爷爬起来拍拍裤子,笑骂着说:“你们这帮小鬼!”我们哈哈大笑起来。夜深了,人们还舍不得离去。
⑥立秋过后的第四天,是我家收柿子的传统日子。这天爷你搬把椅子坐在树下,看着我父亲收采。收摘柿子要用特殊工具,一根长的篙,一端安上一个小篾篓,一个一个收摘,以便完好无损地收进来,进屋后用罐子封好,约半个月,当柿子又红又软时,才能品尝,那味儿又甜又香,比荔枝还要好吃!爷爷说:“柿子不能独吃,要给邻居送。金果果,银果果,大家吃了多结果。”
⑦如水的岁月匆匆而去,柿子树在票子里许多人脑海中也许荡然无痕迹了,但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我每次回到家时,它的高大身影就浮现在我们眼前。是它庇佑了我们一家人,我永远忘不了它。
(选自《中学语文》,略有改动)
( 1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①这树下,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乾坤”。
②算计算计今年的收成。
( 2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课外阅读。
最美人瑞瞄[注]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侯,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揉揉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舍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绎 八月十三日 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2 )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3 )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作文:
请以“夏日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定,600字左右(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