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朋友捎来了他们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2、《水浒传》中,众英雄上梁山的原因不同。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林冲高俅一步步的迫害下,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投奔梁山。
B: 关胜被呼延灼用诈降的办法引入宋江的大寨,落败后归顺梁山。
C: 卢俊义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而上梁山。
D: 公孙胜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劫取生辰纲,上梁山入了伙。
3、阅读

材料二

《千里江山图》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此卷作者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 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①在构图上,画面内容丰富: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 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 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②在用色上,作者于单 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 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③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又更趋细腻 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 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全图呈现壮阔、细腻又层次分明的特点,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 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取材自“墨客人文书画”栏目“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

文中①②③三处的正确语序是( )


A: 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习有三忌:一忌上课不可分心,二忌课后不能巩固,三忌不能学以致用。
B: 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胜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
C: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更有责任做好表率。
D: 鲁滨逊是一个既聪明机智又坚强勇敢的人。
5、请你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增长了不少新的知识。
B: 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C: 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D: 既然天气很冷,你也要多穿点衣服。
6、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狭(ài) (qǐ)祷 (cānɡ)海 (jiān)灭
B: (jué)强 (dǎnɡ)案 俘(lǔ) (fēn)围
C: (zēng)恶 (yān)红 (ɡū)酒 洪(lào)
D: (jì)妒 混(xiáo) (hūn)菜 (piāo)悍
7、填入下面词语空白处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________起眼镜 放在抽________里

________客人 眼睛不________

A: 带 屉 陪 及
B: 戴 替 培 济
C: 戴 屉 陪 济
D: 带 替 培 及
8、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C: 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
D: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心惊胆战的搏击!
9、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蜡烛》— --------—西蒙诺夫——苏联
B: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美国
C: 《爱莲说》——------刘禹锡——---宋代
D: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10、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 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纳兰容若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 1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词的题目是________。
(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唐雎不辱使命》)

【乙】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安陵君其寡人________

②请广于君________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寡人之璧________

④均之二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臣愿奉璧往使
B: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臣而将四矣。
C: 然,受地于先王/千里不敢易也
D: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固怪之矣
( 3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3处) 秦 以 城 求 璧 而 赵 不 许 曲 在 赵 赵 予 璧 而 秦 不 予 赵 城 曲 在 秦。
( 4 )用现代汉浯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 5 )“士”作为战国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有着典型的风范与品格。请结合唐雎和蔺相如的故事,用两个四字短语归纳这两位“士”的共同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紫色的流云
邹敏
①总是莫名地觉得校园里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尤其是这样缤纷的季节,那些铺着洁净彩砖的地上,原本应该是生出一片油油的绿草来,可是,除了四围里十来株一脸肃色的常青树和几小片矮脚的冬青还有一点点绿意外,再难有什么更鲜活的色彩和生气可言。
②只是在这个普通的清晨,我的眼里却多出了一份独特的景致——那一片紫藤无声地盛开在清晨的寂寂然里,如同不喜矫饰的小女子,绝无半点儿张扬地躲在东墙一隅。或许已经开了有些时日了吧,否则怎会有这般勃勃生机?
③这一瞥见让我惊异万分,生活了这么久,只道楼前那几株榆钱年年绿了又黄淡了几多年华,谁料这紫色的小仙子一直都流连在春来秋往的岁月中。
④轻轻靠近那一丛静默的紫藤,我的呼吸也倏忽变得纤弱而略呈浅紫,无法言说的喜欢悄悄在心底升腾、弥散。【 A 】仰望去,只见那虬曲交错、还未长出多少新叶的苍灰色的藤蔓间,挂满了一串串小小的紫色花儿,看上去如此小巧玲珑,惹人生怜。每一穗花儿都是自上而下次第盛开,谁也不兀自乱了先后顺序。开在最上面的笑靥灿然,那颊上略施一点点淡淡的紫粉,两片娇嫩的花瓣柔滑如缎,怎么看都像是一只只停歇的紫蝶;中间的那几朵半开半合,欲说还羞,点点娇媚令人心旌摇曳;而那缀在最下面的呢,还花容紧闭,紧紧咬合在一起的花瓣状如松子,那紫也愈显浓酽。也有几串全然未放的花雏儿,紧紧地挤在半透明状的萼片里,她们孤单地夹在那一片快乐的紫色里,不焦躁、不艳羡,许是只为了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恣意绽放的清晨。
⑤【 B 】也有几穗心高气傲的,似乎并不满足于花廊低矮的高度,她们努力地向上攀爬,俏皮地倚在雪松魁伟的臂弯,美目生辉,巧笑顾盼,不由得让我突然想到宗璞笔下那道紫色的瀑布来——凌空而下、流光飞泻,那又是何等的壮观!或许明年的这个时候,那一树深青的背景里,点缀的就远不只稀疏的三两串,而是紫色的一大片。
⑥【 C 】眼里只有密密匝匝遍及了整个花廊的紫藤,那淡淡的紫浸染了我,也迷离了我的视线,一如紫色的云朵在我的头顶缓缓流泻。我终未能忍住轻轻地去抚弄她一番,那轻柔的云片便随风婀娜舞动,欢笑着、雀跃着滑过我的发梢,流过我的指尖,点缀了我纯白的衣衫,恍惚间我也成了紫色的云。【 D 】
⑦几个七、八岁的孩子跑过来,好奇地询问:“老师,你在看什么呢?”
⑧我含笑回眸,似是对他们,也是对自己呢喃:“这是紫藤,美丽的紫藤!”
⑨那些可爱的小东西歪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看看我又望望那几树盛开的紫藤,然后便嬉笑追逐着踏上满地紫色的落英。
⑩于是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欢快的身影也成了一朵朵紫色的流云……

( 1 )阅读第①段,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 2 )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作用。
A.每一穗花儿都是自上而下次第盛开,谁也不兀自乱了先后顺序。
B.她们孤单地夹在那一片快乐的紫色里,不焦躁、不艳羡 , 许是只为了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恣意绽放的清晨。

( 3 )“就这样静静地徜徉在花廊中,让自己融化在淡淡的芬芳里。”是从文中抽出的一个句子,它应该在原文的 【选A B C D】处。

( 4 )作者在文末呢喃:“这是紫藤,美丽的紫藤!”你觉得作者心目中紫藤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 5 )【甲】【乙】两个片段,都写到了“紫藤萝”,请从写作的内容和手法的角度比较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那些可爱的小东西歪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看看我又望望那几树盛开的紫藤,然后便嬉笑追逐着踏上满地紫色的落英。于是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欢快的身影也成了一朵朵紫色的流云……
(邹敏《紫色的流云》)
【乙】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相同点:
不同点:

阅读《风筝》。完成小题。
风筝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⑥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⑦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⑧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⑨“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⑩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⑪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⑫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

( 2 )第①段中的“惊异”和第⑨段中的“惊异”分别指什么?

( 3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这些”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 4 )第⑤段中,“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怎样理解“精神的虐杀”?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道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①请以“补你一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拥抱”“点赞”“道歉”“礼物”等。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阳花丶我旳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