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开封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suǐ) 躯(ké) 裂(jūn) 德量力(dù)
B: 恶(zèng) 淆(hùn) 唐(suī) 尽职守(kè)
C: 热(mēn) 临(bīn) 挑(tī) 恃才放(guǎng)
D: 靖(suí) 丽(qǐ) 碧(piǎo) 怏不乐(yàng)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要把这个问题迅速反应给上级有关部门。
B: 我们要不断创造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良好社会氛围,反对那种等、靠、要的不良习气。
C: 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表演,引来了人们阵阵喝彩。
D: 他的计算机技术非常熟练,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3、

下列划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圣人非所与也(同“嬉”开玩笑)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是以躬历山川(这是因为)
B: 为(不平的岩石)乃记之去(表顺承)所以何(…的原因)不可知源(它的,指溪水的)
C: 其实味不同(它们的果实)若邻(靠近)泥掌故(对于)无与乐者 (思考)
D: 寡人反取焉(辱)折蛇行(像北斗七星)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应选(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 ②④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5、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随着老百姓对生活环境及空气质量的日益关注,曾经一度备受瞩目的PM2.5正在成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新标准。
B: 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主席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切实防止次生灾害再发生。
C: 面对病毒传播,我国已经邀请世卫组织派国际专家团队对H7N9禽流感进行评估和调查。
D: 北京时间4月22日,缺少了科比的湖人队客场以79比91完败于马刺,比赛结果差强人意。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B: 只要人人都能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
C: 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政府奖励。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部影片感人至深,故事主人公的原型 , 就是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
B: 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反映之强烈,出乎意料。
C: 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神驰心往。
D: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8、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起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起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 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去掉“防止”或“不”。
9、将①﹣④句填在下列文字的横线上,填写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落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

②只见整整一面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

③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

④枝藤上的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

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高的旧楼房。学校的一位小伙子告诉我们,那是老早以前的理化教学楼。,整座楼如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我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来的狂歌和浩叹。

A: ④②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①③
10、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是( )

①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②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

③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

④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饭。

⑤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去。

A: ②③④⑤①
B: ③①⑤②④
C: ②⑤③①④
D: ③⑤②④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在原文横线上填上所缺的诗句。
(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

结庐人境:________

②心远地自:________

( 3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话应怎样理解。
(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5 )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
( 6 )请你写出陶渊明另一首我们学过的饮酒诗中两句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谈笑有鸿

________

③可以素琴,阅金经

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追求高官厚禄,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
B: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一正一反,体现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章巧于用典,既借“诸葛庐”“子云亭”自况,又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增强了议论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D: 文章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增强了议论语言的严密性和感染力。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熬冬(江岸)

①冬天,北风呼啸,人迹渐无,万物萧条。

②在冬季漫长的一天里,陈彩凤奶奶除了做两顿饭,吃两顿饭之外,就是把一窝鸡放出来,给它们喂食。她一共饲养了八只鸡。每天早晨,她在院子里撒一把稻谷,八只鸡瞬间将稻谷抢食一空,然后到野外觅食。天煞黑的光景,她在院子里撒一把稻谷,咕咕咕地唤鸡回来,看着鸡把稻谷吃光了,又撒一把稻谷。顶多撒三把稻谷。最后看着八只鸡走入鸡笼,她才觉得这一天日子过得圆满。

③大雪应该是在半夜时分开始下的,早晨起来的时候,陈彩凤奶奶打开大门,站在自家廊檐上,此时黄泥湾淹没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之中,都分不清哪是房子哪是树了。从早到晚,她开门观望了好几次,大雪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怕滑倒,便一天也没出门。

④这样的天气,即便把鸡放出来,它们也无法去野外觅食,只能龟缩在廊檐上,还会在地上屙一堆堆鸡屎。陈彩凤奶奶懒得放它们出来。快到晌午的时候,鸡群在鸡笼里乱扑腾,一只只脑袋都贴在竹编的鸡笼门上,尖嘴从门缝里露出来。显然,它们已经饿坏了。她只好把它们放出来,在廊檐上多撒了几把稻谷。

⑤傍晚,陈彩凤奶奶又在廊檐上撒了几把稻谷。几只鸡应该都吃饱了,鱼贯进入鸡笼。陈彩凤奶奶堵了鸡笼的门,却发现廊檐上还有一只鸡在啄食。她咕咕唤了两声,那只鸡非但没有向她走来,反而怯生生地往后退,退几步之后,又笨拙地跳下廊檐,跳到白雪皑皑的院子里。在白花花的积雪反衬下,院子里亮光光的,她看清楚了,这是一只麻褐色的鸟儿,比她的鸡小了许多。

⑥这个小可怜,恐怕是大雪封山,无处觅食,饿极了,才落到院子里偷食吃。陈彩凤奶奶蹑手蹑脚地进了家,轻轻关上门。她从门缝里往外看,那只鸟儿又飞到廊檐上,寻觅吃的。鸡群几乎把地上的稻谷吃光了,鸟儿好不容易才从地缝里啄食一粒两粒被鸡们遗落的稻谷。她看了一会儿,急忙从谷仓里抓了一把稻谷,轻轻拉开门,将稻谷撒在鸟儿面前。鸟儿吓得慌忙飞到了院子里。过了片刻,它又飞到廊檐上,快速地啄食起来。为了不惊动鸟儿,陈彩凤奶奶轻轻地关上了门。

⑦第二天晌午,大地白茫茫一片,雪停了,天气却变得分外寒冷。陈彩凤奶奶出来喂鸡,一阵寒气袭来,不禁哆嗦一下,又哆嗦一下。她扬手撒了一把稻谷,鸡们一下子朝稻谷撒落的地方扑去。她突然发现鸡群里多了一只黑褐色的鸟儿,有点像昨天的那只。再细看,这下她彻底看清楚了,这是一只斑鸠。斑鸠的毛羽稀拉拉的,有些潮湿凌乱,一幅落魄模样。它挤在鸡群中间,依然怯生生的,躲在鸡的身旁,不时啄上一口,不时四下张望两眼。

⑧显然,这是一只苍老的斑鸠,一只在野外无法觅得足够食物的老斑鸠。这天晌午,陈彩凤奶奶比平时多撒了好几把稻谷。鸡们都吃饱了四散走开,只有老斑鸠还在啄食。这会儿,它不再那么矜持了,啄食的速度明显加快。

⑨从此以后,每天早晨,每天傍晚,这只老斑鸠总会适时出现在廊檐上,和鸡群一起进食,鸡啄食完,它也啄食完毕,和鸡们一样,四散开去。陈彩凤奶奶怀疑它没有飞远,可能就躲在她家旁边的山坡上,守望着她的小院。否则,它怎么可能那么准时地不请自到呢?有一次,它不知怎么来晚了,陈彩凤奶奶隐隐约约有些失落。等它出现的时候,鸡群已经把地上的稻谷吃光了。陈彩凤奶奶赶紧又撒了一把稻谷。这一次,它没有惊慌地逃走,而是和一只喂了很久的鸡一样镇定地站立着,开始进食。

⑩每天除了给自己做两顿饭,给鸡喂食之外,陈彩凤奶奶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给这只老斑鸠喂食。

⑪转眼,要过年了。儿子开车回村里来接她,要把她接到竹园镇和他们一起过年。陈彩凤奶奶捡了一箩筐的鸡蛋,让儿子带给孙子孙女吃,她自己却不愿意离开村子。

⑫儿子:“娘,平时您说在镇上住不惯,一天到晚没事干,只坐着等开饭,要留在村子里,为那几只鸡忙活,我依您了。过年您再不去镇上和我们一起,自己一个人怎么过呢?”

⑬陈彩凤奶奶说:“我走了,没人给它喂食,这么冷的天,它需要我。”

⑭“还像去年一样,我把鸡也逮走,一起运到镇上去,您就放心吧。”

⑮“我说的不是鸡。它像我一样,七老八十了,老了,不中用了。我一走,怕它熬不过这个冬天。我哪里也不去,我得陪着它把冬天熬过去。”陈彩凤奶奶说着,看着外边寒冽的天空,叹息了一声。

⑯这一声叹息,让儿子实在琢磨不透。儿子追问:“娘,您说吧,到底是啥?咱们带它一起走。这总该可以了吧?”

⑰“斑鸠,一只老斑鸠,你带不走它,我也撇不下它。别管我了,你走吧,你们自己好好过年吧。有它陪我过年,我觉得挺好的。”

⑱儿子看着娘坚定的神情,半天无语,不知该怎么劝慰娘。和一只老斑鸠一起过年,娘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⑲儿子离开了,陈彩凤奶奶打开门,看到那只老斑鸠在廊檐踱着步,似在等她,霎时愣住了,一瞬间又笑了。

(选自《天池》2017年第9期,有改动)

(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写下面的表格内容。

地点

老奶奶做的事情

老奶奶的感受

在儿子家

坐着等吃饭

①________

在村子里

喂八只鸡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回答下列问题。

①联系上下文,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时黄泥湾淹没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之中,都分不清哪是房子哪是树了。

②结合上下文,分析有一次斑鸠来晚后,“陈彩凤奶奶隐隐约约有些失落”的原因。

( 3 )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4 )题目“熬冬”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题目的作用。
( 5 )儿子认为“娘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两封信,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

(甲)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很怕别人忽略我、讨厌我。每当我和别人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时都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又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疯了?有时我会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他们其实只是占了点小便宜,但我总感觉他们要害我。我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但就是始终无法放下戒备心。和别人接触我总是提心吊胆,把他们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想。

我害怕与别人接触。接触过后我又很自卑,怕别人讨厌我,我总感觉我的性格有问题,但是我的好朋友都说我的性格很好,我又觉得他们在骗我。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

沉思

(乙)

沉思:

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的纠结和困扰。这样的矛盾情绪让你感到很恐惧、很焦虑,也很迷茫、很无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同一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会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以此为参照来对自己评价和定位。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随着成长以及心理能量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到这个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

从你来信的叙述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感到“提心吊胆”,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状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你也不需要过于焦虑。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会极大地有利于积极、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任务。

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潜意识里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不值得被爱,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信念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会讨厌自己,对自己有看法。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愿意无条件地去爱那个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别人觉得我不好,我就一定不好”这个不合理信念的荒唐之处,就能够淡定豁达地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身心和谐,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是我们照顾好自己感受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自我同一性完成的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来说,你信中提到的一个场景,当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时,知道他们只是要“占点小便宜”,那么要忍让接受还是拒绝反抗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界线来作评估:如果是无关痛痒的事情,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且不会造成困扰,那就可以接受;如果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忍让会令自己内心很不舒服,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你所提到的戒备心,其实也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既不草木皆兵,也不开门揖盗。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调整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发展任务,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自信、乐观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小月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箱》2015年6月30日,略作删改)

( 1 )“沉思”来信有何目的?你觉得“沉思”看了“小月儿”的回信会有哪些启发?
( 2 )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
A: “沉思”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拒绝与人交往。
B: “小月儿”认为人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C: “小月儿”建议“沉思”要无条件接纳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D: “小月儿”结合“沉思”的来信内容,分析了戒备心的危害,并指出如何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
( 3 )根据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才能达到劝说的效果。以(乙)文画线句为例,结合划线词分析“小月儿”劝说的效果。
( 4 )“心箱”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名栏目,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可是近两年这个栏目停办了,很多读者大呼可惜,强烈要求继续开办,你赞同吗?结合这两封信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眼神空眼眶红”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