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廊坊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 ①④⑤③②
B: ⑤③①②④
C: ①⑤④②③
D: ⑤③②①④
2、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zhù)立 呜(yè) (xiá )持 (yùn)怒
B: 咀(jué ) (niàng ) 跄(qí)祷 精(suí)
C: 那(chà) (yīn) 切(mù)集 (jué)强
D: (mò)地 (gèng)古 污(miè ) (qiáo)首以待
3、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善读”,即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②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③在读到读书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时,人们常常引用“开卷有益”这句古语。

④不过,“开卷有益”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⑤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如汉代大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A: ③⑤②④①
B: ① ③⑤②④
C: ⑤②④①③
D: ③②⑤④①
4、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地区的秃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________,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________,对秃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 因为 但是 只要
B: 所以 因此 只要
C: 因为 因此 如果
D: 所以 但是 如果
5、欧阳修文史兼通,不仅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而且书法亦著称于世。朱熹曾评论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下面是欧阳修自撰并书的手札文稿《夜宿中书东阁七律诗》,对这副作品字体及其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副作品字体属于楷书,端庄匀称,刚健有力。
B: 这副作品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 这副作品字体属于行书,行云流水,笔画勾连。
D: 这副作品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6、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嬉闹 怪诞 搬师回朝 重蹈覆辙
B: 挑衅 邮戳 恪尽职守 长途跋涉
C: 苍茫 琐屑 销声匿迹 通宵达旦
D: 气概 藻饰 睡眼惺忪 鞠躬尽瘁
7、战国思想家荀子是________学派的集大成者。(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名家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稀疏风韵 险象叠生 红灯绿酒
B: 堕落 迷醉 花枝招展 闲情逸志
C: 寥阔芦篷 轻飞曼舞 芊芊细草
D: 嘹亮悠谷 抖擞精神 突如其来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如此,这样)
B: 欲不胜簪(简直)
C: 自磨洗认前朝(拿,取)
D: 九万里风鹏正(举起)
10、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口/执/味同
B: 咒/职/瘦骨嶙
C: 官/亮 猖/一不振
D: 编/船/长短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告别母校

( 1 )阅读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论语》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乎________

人不知而不 ________

吾日三吾身________

矩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 )填空。

①孔子,名________,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家。

②《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的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4 )把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填序号)。

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⑥吾日三省吾身。

讲学习态度的有:________

讲学习方法的有:________

讲品德修养的有: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 1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运用________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其中一种的作用________。

( 3 )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 4 )文中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5 )读罢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刘瑜

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②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③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④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⑤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⑥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真相,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

⑦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

⑧你可以不勇敢,可以不说真话,可以逃避;但是不要阻止那些善良而又有勇气的人们说话,以及为了他人而付出的血汗。当一些人为了这个社会在付出的时候,请不要嘲笑他们的“卑微”和“愚蠢”。应该谨记: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节选有删改)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B: 沉默在根本上都源于怯懦,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
C: 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有时候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保持沉默。
D: 直视沉默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等。
( 2 )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 3 )文章④、⑤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原因。
( 4 )以下事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请简要阐述理由。

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大声地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指出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被家人和村人当作是发了狂的疯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疫情期间,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等春耕备耕新方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机中有危。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可写童话、散文、小说等;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含有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因为有你而温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