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潮州市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2、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最能准确概括学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A: 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 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 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D: 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3、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 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 急湍甚箭,猛浪若(动词,奔跑)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最不愿意开口、一味保持缄默的人恰恰来自那些理应最关心科学的人之中。
C: 风光旖旎的缙云山是重庆人夏季避暑纳凉的胜地,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中各种树木鳞次栉比
D: 一世飘零的杜甫远眺国都,只见草木丛生,烽火连天,不禁触目伤怀 , 将满腔悲情化作一首绝唱。
5、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lí) 曲(juán) 吊(yàn) 风驰电(chè)
B: 怪(chēn) 首(qǐ) 篱(pān) 即物起(xìng)
C: 古(gèng) 塌(tān) 阔(chuò) 而不舍(qiè)
D: 然(mò) 痛(chì) 酝(niàng) 然而止(jiá)
6、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忘路远近
B: 渔人甚异
C: 具答
D: 闻 , 欣然规往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B: 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D: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行是诗经名曲。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
B: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
C: 茅盾,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小说《子夜》、《蚀》三部曲。
D: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第二卷,由艾芙•居里创作,她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9、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秀(qí) 阔(cuò) 听(dì)
B: 木(nán) 裂(jūn) 气(hé)
C: 郁(yì) 附(hè) 面(huó)
D: 辙(hé) 媚(chǎn) 恐(xià)
10、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其中最合适的项一是( )
A: 宾至如归,稍安勿躁
B: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半山色半城湖
C: 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D: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1 )本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 ,抒发无穷感慨。

( 2 )“落花时节”语带双关,你认为它有哪些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故不为得也__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________

尔而与之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 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义,“甚于死者”指的是不义。
C: 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良的,但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第一段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和这一观点相近。
D: 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妈妈的手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貫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着,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別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妈妈,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用个女工吧,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可不是,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么露什么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为什么让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夸一声“好香啊!”孩子放下书包,就跑进厨房喊:“妈妈,今晚有什么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扎。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着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

【注】①接力:方言,指点心。②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 1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

②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 ……

( 2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
( 3 )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我”?
( 4 )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 5 )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该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 1 )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的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 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 2 )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 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 “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 “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3 )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600字左右。④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⑤不得抄袭。
(1)材料作文: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 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小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供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请以“美丽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要怎么抉择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