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B: 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从他语焉不详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C: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D: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
2、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说,我既定的人生的事情,就是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所以每有新的挑战、新的考验,“脑海里① 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信天游的背后,是心中挥散不去的人民② ,而从梁家河到中南海这一路的选择、坚守,标注的都是为民的③ ,④ 的都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变初心。 B: ①翻腾②情结③底色④折射 C: ①翻腾②清怀③标准④反映 D: ①翻滚②情结③底色④映照 |
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虽然刚转到这个班,但很快适合了。 B: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C: 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D: 庐山的夏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泊/淡泊 角逐/角色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B: 缜密/慎重 机械/训诫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C: 滑稽/畸形 辍学/点缀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 D: 陨落/吮吸 分歧/祈祷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
5、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繁花嫩叶 花枝招展 水波粼粼 嘹亮 B: 见异思迁 众目睽睽 神采奕奕 遮蔽 C: 随声附和 头晕目眩 人声顶沸 云霄 D: 骇人听闻 窃窃私语 油然而生 诀别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讲话中,对于经典诗文总能信手拈来 , 巧妙引用,足见他深厚的国学功底。 B: 圣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做事,都应坚持这个原则,不强人所难。 C: 7月13日,隆回县红十字会进水上乐园向水患频发地区的市民传授溺水救护知识,真可谓雪中送炭。 D: 读书犹如开矿,沙里淘金,不能指望一下子收获一个宝藏,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
7、 |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B: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的种种冒险经历。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广大读者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广大读者从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身上读懂了坚强、勇敢、奉献等美好品质。 D: 《繁星》《春水》实际体现了“母爱、自然、童真”三大主题,体现了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内核。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D: 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B: 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 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D: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
10、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诘责jié 污秽huì 蓬蒿gāo 正襟危坐jīngB: 祈祷qǐ 稽首qí 咫尺zhǐ 如法炮制páo C: 谮害zèn 栈桥zhàn 慰藉jiè 恪尽职守kè D: 狡黠xié 煞白shà 阴霾lí 媚上欺下mèi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形容________,此联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下面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文诵读时应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该诗首联的节奏停顿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逃离长安前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C: 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言外之意在于借所见“花溅泪”、“鸟惊心”的景象传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D: 诗的尾联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3 )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 4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指路小孩
①香港屯门有一条轻铁,沿途一边是街道,一边是山坡绿地。站台是敞开的,立着车费刷卡机。站在月台上,看闲花野草,楼宇路人。过一会儿,有电车驶来,路轨声在高远的天空下散得很远。
②头一回搭轻铁去天水围看朋友,半路上与一个小孩同行。那是个胖胖的男孩,穿一条肥大的短裤,颈上挂着八达通卡,手里提一个黑色乐器盒,肩上的布袋里是乐谱,应该是星期六上琴课或者下琴课回家。看他神情严肃、身负要务的样子很有趣,便逗他,指他的盒子说﹕“双簧管?”又说:“单簧管?”他先还绷着,后来就绷不住了,鼓鼓的脸颊露出笑容。又猜﹕“小提琴?”他用劲点一下头,猜对了。于是,我们就哼一段小提琴基础课程《开塞》练习曲,与他套近乎。
③搭乘轻铁比预想的要复杂。首先,同一个站台上有多条不同方向的路线﹔其次,我们要去的天水围似乎不在任何一条路线上。于是,招来新识的朋友,请他指点。他默想片刻,胖胖的手指头在路线图上指定一个点,表示是我们应乘的那路车﹔沿线爬行一段,停下了,表示我们需抵达的地方﹔停一会,手指头跳到另一条路线上,这回的意思是换车;然后,迅速爬行,直至天水围,停下。指点完毕,他便走开去,与我们保持一段距离。
④车来了,才知道他与我们上同一路车。拥塞的人群,将我们的视线阻断了。有几次,我见他转着头寻找我们,脸上流露出焦急的表情,但等找见我们,却又立即回过头,看前边人的脊背。下车后,他遥遥对着我们,指向一处。顺着他的指点走了几步,不料,已到对面站台的他,又转身奔来。他努力交替浑圆的小腿,将小提琴盒提高到膝盖以上,好避免磕碰,这样就更吃力了。我们不由停下脚步。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再次强调地指点,使我们明白走错了。这一回,他引领着我们走到正确的站台,还是站在一段距离以外。
⑤车站月台上熙来攘往,他与我们,就像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聚散无常的样子。等驶往天水围的轻铁靠站,小孩看我们上车,才放心离去,乘坐他自己的车。
⑥从头至尾,他基本没有说话,大概怕我们听不懂他的广东话,或怕我们笑话他的普通话。唯有小提琴练习曲《开塞》的旋律,为我们作沟通,使我们于萍水中结交。
冬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留,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起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你还看到什么了?”
“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
“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 1 )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
( 2 )文章的题目为“冬景”,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②奶奶,电线肿了。
( 4 )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作文: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
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 小天地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