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答谢中书书》即是出于此中的名篇。
B: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C: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主要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内心的悲凉。
D: “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齐叔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比喻隐居不仕。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摧枯拉朽 记忆尤新 震撼人心 笼罩
B: 世事苍桑 重峦叠嶂 色彩斑斓 荟萃
C: 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殚精竭虑 缅怀
D: 从容不迫 眼花瞭乱 震耳欲聋 由衷
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远离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
B: 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
C: 如果没有了“身体健康”这个前提,又何谈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所以,年轻的你,一定要记得:勤勉而不透支生命,上进也不忘给身心减压。
D: 当一个人心里期盼着春天里的新生和焕发时,在他眼里,雪花带来的便不是寒冷;而是欣欣然赶来装点岁末的吉祥花朵!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情词恳切,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从而使得“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B: 茅盾的《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三次写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 冰心在《繁星》《春水》两部诗集中,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为主题,永远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wú) 业(yǐ) 锐不可(dāng)
B: 港(dí) 气(xiè) 摧枯拉(xiǔ)
C: 订(qiān) 战(dū) 纷纷退(kuì)
D: 要(sài) 灭(qiān) 家汇(yīn)
6、选出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B: 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 , 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 当竺可桢之子、88岁高龄的竺安先生向浙大捐赠56册竺可桢日记手稿时,现场嘉宾肃然起敬 , 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8、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肃忿(fèn)然曰(《卖油翁》欧阳修
B: (zhuò)我旧时裳(《木兰诗》)
C: (yì)乎众矣(《爱莲说》周敦颐)
D: (zhào)数小舟(《河中石兽》纪昀)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________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④③①⑤②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①③②
10、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自 祟高 关键 独创
B: 画意 灵魂 真挚 辉惶
C: 朴素 惨淡 意境 有赖于
D: 碧空 观查 搏斗 扬州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赏析诗歌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 1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2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四年,朝 洛 阳 迁 大 司 马 赐 剑 履 上 殿 入 朝 不 趋。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咨臣当世之事 不物喜
B: 以伤先帝明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C: 真以亮惩祁山 行者休
D: 帝从真无马邪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 4 )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作答。
( 5 )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记叙文语段,完成问候题目。
雪地里的红棉袄
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俩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⑦“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⑧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⑨20年前,我18岁。
⑩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⑪“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⑫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⑬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⑭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⑮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⑯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⑰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⑱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⑲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⑳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1)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 1 )从全文来看,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

( 2 )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

( 3 )请概括“嫂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 4 )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文章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你找出其中一处并进行赏析。

( 5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的理解。

①4点30分,面色沉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②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③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④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要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⑤7点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 1 )下面对选文有关场景描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按时间顺序进行了场景描写。
B: 描写了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港的场景。
C: 描写了冯定康告别总督府的场景。
D: 描写降下港督旗帜的场景。
( 2 )下面属选文背景材料的一项是( )

A: 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
B: 港督府的修建历史
C: 港督府已成为历史陈迹。
D: 皇家游轮和巨幅紫荆花图案。
( 3 )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督离去,港府依然存在。
B: 港督府是英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见证。
C: 香港回归,末任港督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去
D: 港督府具有古典风格,白色装饰也会慢慢陈旧。
( 4 )对选文第⑤段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写“广场上灯光渐暗”,暗示了英帝国主义的衰亡没落。
B: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写法,拿“一百五十六年前”跟“今天”对比。
C: 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象征着香港开始了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
D: 港岛降下了米字旗说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们仰慕古圣先贤,追寻他们的济世情怀;我们崇拜英雄伟人,追寻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感恩父母师友,追寻他们的感人一幕……生活中,这些人的优秀品质影响并帮助着我们。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以“追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知道想的是不是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