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石室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2、下面各项对语法知识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刃、休、甜四字的造字法相同,都是会意字。
B: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这句用的是比喻修辞。
C: 万水千山、万籁俱寂、节衣缩食、得意门生——这四个短语结构都不相同。
D: “什么,周副主席?” 杨光立刻惊住了,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句标点使用不正确。
3、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A: 能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么?
B: 肯定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
C: 应该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
D: 能否吃到这样新鲜的东西?
4、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是( )

有个成语,叫做目不识丁,__________________,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

①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

②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

③“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再简单不过了

④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

A: ③②④①
B: ③④①②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鲁智深侠肝义胆、嫉恶如仇,但过于鲁莽,没有粗中有细的性格。
B: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C: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①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④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②①④
7、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弥漫着收获喜悦的果园里,将甜美诱人的水果从丰硕的枝头摘下,无疑是惬意的农家生活中最浪漫的劳作。
B: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C: 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 2017 年底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 , 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8、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休憩(qì) 蓦地(mù) 奔丧(sàng) 歌载舞(zǎi)
B: 悍 (biāo) 粗(guǎng) 狡黠(jié ) 锐不可(dāng)
C: 笨(zhuō) 晕车(yùn) 伤(chuāng) 锲而不舍(qiè)
D: 祷(qǐ) 哽咽(yàn) 然(máng) 叱风云(chà)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精彩 宣泄 忧心忡忡 张皇失措
B: 蓦然 锤炼 维妙维肖 不屑置辩
C: 取缔 嬉戏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
D: 屏障 沉湎 一泻千里 再接再历
10、下列回目不属于《水浒传》的一项是( )
A: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B: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D: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1 )赏析“宵眠抱玉鞍”中“抱”字的妙处。
( 2 )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

(齐国)大(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8i)辑屦(j))(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捧)食,右执饮,曰:“(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 1 )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 2 )“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地整日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个高低。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里老师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儿子日日巴望着,快递一来,他总最先迎上去,然后落寞地走开。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终沒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涩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顿时眉宇舒展开來。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里设了一个“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奖”,可以通过发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看一遍,沒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沒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落的娇憨、无邪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竟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最新消息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多久,我接到一个远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去年大学刚毕业,曾在儿子的班里试教。那天早上由于扁桃体发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他在学生们面前告解:“这节课太失败了,我知道自己不会被录用,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傻了。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麦克风》。而那位新老师,在向孩子们鞠躬时,已是泪流满面。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浅绿色的汇款单,附注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会公布。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抵住我的额头。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

(选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删改)

( 1 )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加点的“蜘蛛似地““粘”两处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儿子想在网上发表自己写的作文的执着和痴迷。
B: “失败有奖”,从全文来看,具体是指母亲对失败的儿子的奖励以及儿子对失败的母亲的奖励。
C: 文章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能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我”这个角色,能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详细心理描写,更能让读者更具体地体会“我”的心情。
D: 这篇文章有较普遍的教育意义:许多孩子都有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的通病,这时无论你 (父母、老师)如何鼓励或斥责,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应该先教导他们懂得“失败的价值”,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自身的挫败经验,促使他们效法你,战胜畏惧心理。
( 2 )分析第⑧段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
( 3 )赏析下列句子,分析画线处的深刻内涵。

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 , 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②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

( 4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的丰富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非文学作品阅读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①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②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冒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③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威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岀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岀,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岀,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④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⑤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⑥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祭。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⑦感此,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得多余。

( 1 )本文所论述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 2 )文中第③段举了《水浒传》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所用繁笔之例后,为何第④段还要举鲁迅写《社戏》的例子?
( 3 )下列的名人警句,如果要用到这篇文章里去,用在文中哪一段比较好?请你选择其中句结合文意阐述理由。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B.“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 4 )下面句子中的加下划线部分均有重复,这样的重复有必要吗?用本文的观点加以阐述。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选自《范进中举》)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总少不了误会。 误会往往是在人不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反省自己,感情极度为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但有的时候,正是这些发生得如此巧合的误会,给人生带来了美丽的收获,让我们感动。

请以“美丽的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书写工整清晰,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夏日未央”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