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蔚县西合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B: “半马赛”的起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美不胜收
C: 在他的身上有着大相径庭又对立统一的两种气质:勇武奋进又敏思慎行。
D: 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请见异思迁的打你的酱油。
2、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结果 果断 奋不顾身 整装待发
B: 头子 轻视 损人利己 见义勇为
C: 领袖 赞扬 宽宏大量 大公无私
D: 发动 保护 洗耳恭听 持之以恒
3、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 可爱者蕃(多)
C: 陶后有闻(少)
D: 乎众矣(适宜)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够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梳理案例发现,虽然官员“造假”的内容和手段五花八门,但目的都是千方百计地捞取利益,保全自己。(在“通过”前面加上主语“我们”或“调查组”之类)
B: 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长于斯,生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把“长于斯”和“生于斯”调换位置)
C: 学校对面的小商店有卖文具、矿泉水、凉茶、果汁等饮料出售,一下课那里就会聚集很多同学。(“卖”和“出售”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D: 在星期四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环境保护专家给我们讲了有关许多环境保护的知识。(把“许多”移到“知识”前)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 禅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 , 实行微笑服务
D: 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6、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____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7、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我也到过泰山,拾级而上,肃穆与庄严瞬间降临。②这座山像鼎,祭天之鼎,君临天下,气势让凡俗之人俯首称臣。③在那山中,使我感念天地的养育与教诫之功。④人生天地间,敬畏、感恩是一切良善的起点。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下列四个选项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kuì)退 锐不可挡 摧枯拉朽 (qiào)首 (bǐng)息 敛声 仲裁
B: 眼花瞭乱 (qiāo)然 娴熟 镌刻 一丝不苟 (dàn)精竭虑
C: (fēi)红 宛如 (jié)责 畸形 深(wù)痛疾 教(huì) 慰勉
D: 藏污纳(gòu) 蒙昧 胆(què) 躁热 窒息 筋疲力尽 (dù)步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录制、组织、动员“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活动。
B: 近期,央视主持人大赛再度引起观众关注,节目播出后好评不断,收视率蒸蒸日上。
C: 在看望《读者》编辑部工作人员时说,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D: 广州市智慧型成长阅读项目的实施卓有成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和能力。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了小沈阳的幽默搞笑的表演后,他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B: 她们时而栩栩如生地介绍景点,时而浅吟一曲扬州小调《杨柳青》。
C: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 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 1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 1 )解释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晏子曰( ) ②乃此者也( )

( 2 )对画线句“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在虎穴见到了虎,在蛇洞见到了蛇,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B: 到虎穴去,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C: 如果在虎穴,在蛇洞见到了蛇,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D: 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 3 )晏子借向景公解疑的机会,巧妙地给君王提出了什么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 4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阅读陈村《回想铁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他跟我很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谋生,都属于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②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后来成了我认识的、阅读的史铁生。

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住下来可以多说话,可他的身体禁不住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④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⑤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使他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⑥他的身体可说是残花败絮,比古瓷更碰不得。即便在轮椅上,史铁生也坐不长,因下肢的神经被截瘫殃及,久坐后血液回流不畅。他的椅子和床一定要仔细清扫,被硌着不知道,失去知觉的皮肤很容易就破皮,一旦感染经久不愈。他手腕上的血管因透析伤痕累累。他常吃着饭汗就出来了,吃饭对他是大运动量。他也抽烟,吸两口就掐了,过会儿再点上。他必须节制饮水,饮白酒似的喝一小口,水进入身体要等两天后才能靠透析排出。这两天里身体积累的毒素令他昏昏然,无法思索。毒素和血液中的营养被透析强行清除,身体犹如飘在云上。水火交替,他两天中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阅读、写作。《病隙碎笔》,就是他在疾病的空隙中零碎写成的。家中来朋友,头天要躺着休息,攒下精神接待,然后两个小时内耗尽。病到后来,他的手无力支撑自己上床上车。他床边有架国外买来的机器,将他从轮椅上吊起,转移到床的上方再放下。有时,他将自己悬挂起来,让受压的皮肤休息一会儿,以免患上褥疮。他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许多文章,出多本书,甚至有《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小说。

⑦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是我2001年拍的,那天他50周岁。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1月6日民俗说的“头七”晚上,中国二十多个地方的读者自发追思史铁生。我从没见过一个中国当代作家被读者这样整齐地认可。史铁生来自平民,他的写作属于人民。

(《散文•海外版》)

( 1 )文章第①段末尾为什么说“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 2 )文章自然朴实,感情真挚。请以第段的词句为例简要分析。

( 3 )“他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许多文章,出多本书,甚至有《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小说。”如果你来朗读这句话,你觉得划线部分哪两个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

(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个残疾作家在回忆另一个残疾作家。相似的经历和困厄,使他比常人更容易触摸到史铁生的心灵。
B: 第③段中“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肾脏萎缩和截瘫给史铁生造成的生存艰难。
C: 第⑤段中“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是因为就算别人也经历了他那样的困苦,也难以像他那样创作和生活。
D: 第⑥段简述了史铁生身体上所承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史铁生的敬佩、感激之情,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
四、写作(分值:60分)
命题作文。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情节:妈妈的唠叨是一种温暖,爸爸的严厉是一种温暖,老师的教育是一种温暖,同学的关心是一种温暖,陌生人的一臂之力也是一种温暖……

请以“你是我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知我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