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的喉咙,唱出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地响着。

A: 嘹亮 宛转 清脆
B: 清脆 宛转 嘹亮
C: 清脆 嘹亮 宛转
D: 宛转 清脆 嘹亮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 荣膺 走头无路 箪食壶浆
B: 彗星 晌午 刨根问底 老骥伏枥
C: 修葺 崩殂 心无旁鹜 轻歌曼舞
D: 告罄 褴缕 战战兢兢 觥筹交错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缥(miáo) 白(zhóu) (jiē)市 (dìng)然
B: 灯(long) (duó)金 (háng)线 (chén)列
C: (xiè)下 (fén)起 (gǎng)湾 (jiē)灯
D: 闪(suó) 浪(tāo) (jiàn)起 穿(yuè)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B: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C: 一群白色的绵羊,/团团睡在天上。
D: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 )
A: 《管子》
B: 《孟子
C: 《论语》
D: 《大学》
6、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尽管我们很渺小, 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 ;对朋友,我们是他们 的对象。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A: 所以 保障 喋喋不休
B: 但 保障 倾诉衷肠
C: 而且 保证 倾诉衷肠
D: 就 保证 喋喋不休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móu) 蓬(gāo) 猎(shòu) 龙吟凤(huì)
B: 笑(shěn) 钉(mǎo) 喻(pì) 相形见(chū)
C: 朴(chún) 尺(zhǐ) 和(xù) 美味佳(yáo)
D: 门(méi) 荠(bí) 家(péi) 即物起(xìng)
8、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凡是来到扬州的游客逢人便会津津乐道地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不虚此行!”
B: 部队的青年团员们用上交的“特殊团费”种植的解放军青年林已蔚为大观
C: 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D: 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9、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C: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D: 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战争的罪行。
10、阿里斯托芬的《鸟》表达的是( )
A: 厌世思想
B: 主张帝制的思想
C: 乌托邦思想
D: 主张独立的思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悲凉的感觉。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 这首曲用极其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D: 这首曲的题目是“秋思”,“秋思”的意思是“对秋天的思考”。
( 2 )这首曲寓情于景,用九种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潭中鱼百许头 可 ②斗折行 蛇 ③以效兹丘下 之 古好事之士 虽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

( 3 )两段选文均系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其中的景物特点及心境体验大体一致,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而河床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注释】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 1 )从情感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 2 )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 3 )体会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小觑的光污染

①人类对黑暗的憎恶、对光的追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然而,亮丽的玻璃幕墙,让黑夜如同白昼的城市灯光,竟带来了灾难性的光污染,一座座寄予着人类文明和希望的不夜城,正在一步步地侵蚀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②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对于污染,我们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③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④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人工白昼使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也给天文工作带来了阻碍,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

⑤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的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⑥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⑦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漆黑一片。

⑧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⑨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步解决困扰我们的光污染。

( 1 )下列表述不属于光污染危害的一项是( )
A: 光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的身心造成伤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灾难。
B: 光污染会对动植物造成伤害,它会破坏植物体内生物钟的节律,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繁殖。
C: 光污染还会对天文观测造成障碍,影响天文观测。
D: 不夜城的打造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也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
( 2 )下列不属于造成城市光污染的人为原因的一项是 ( )
A: 人类本性中对黑暗的憎恶及对光明美丽的过度追求。
B: 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和智慧彻底解决光污染的问题。
C: 我们对污染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路。
D: 我国的城市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 3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本文说明了城市光污染的类别、危害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未来只要我们增强环保意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光污染就会逐步减少甚至消除。
B: 常见的城市光污染主要有玻璃幕墙产生的 “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光污染”,这些光污染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 娱乐场所的彩光会产生大量紫外线,其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会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
D: 选文第⑦自然段用纽约城市灯光设计与管理的例子,其作用是具体说明了纽约对夜间照明的设计和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并不是人们认为的不眠城。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

微笑,多么温暖的表情。收获鲜花掌声时你不要欣喜若狂,而要用微笑淡然面对,才能把握自我;遇到崎岖坎坷时,你不要消沉沮丧,而要用微笑乐观面对,才能突破自我;在平常的日子里,你也要面带微笑,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请以“微笑面对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⑵给材料作文

1995年9月15日,世界上第一条建筑在流动沙漠上的长距离等级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竣工。这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修建过程极其艰难。

1990年3月,32名工程专家挺进沙肆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确定勘测点3800个,分析沙土样10个,完成了线路勘探任务。其后,180余名科研人员进行了4405次室内试验和2361次现场试验,采集了48万多个观测据。经过反复试验,专家们创造了“强基薄面”施工工艺。这种新工艺和大量新型材料的使用,为公路的顺利修建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这条公路的建成,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出行条件,对新疆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启示:严谨的态度有助于成功;做事要注重基础;科技的力量巨大。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好色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