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
2、 | 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这首元曲描写的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景象。B: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 C: 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游子行走他乡创设了场景。 D: 这首元曲都在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
3、 | 下列对《动物笑谈》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介绍了在观察水鸭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引发的搞笑故事,表现了作者对观察动物行为的专业和投入,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由此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B: 《动物笑谈》一文,文章开头的“逗笑”一词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在介绍动物时紧扣“逗笑”展开。 C: “动物笑谈”的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作者只是在搞恶作剧,追求喜剧效果,科学价值不高。 D: 文章语言诙谐风趣,有时还带有调侃的意味。从幽默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
4、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C: 在那恒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 D: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由于我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原因,故不曾领略北方那漫天飞舞雪花飘的景象,还有什么山舞银蛇、原弛蜡象让人遐思飞扬的意象空间,我所能接触到更多的是冬季里那冷人寒彻肌骨的冬雨。B: 这样无论是你幡然悔悟想要回头更改,还是等到最后做完卷子检查,都能轻而易举找到解答步骤,省去了重新动笔从头再来的宝贵时间。 C: 心受过了伤,情迷失了方向,当再次找到生命的座标时,已到了人信渺茫的今天。面对骄阳酷照的晴空,我惭愧难当。 D: 当年的我在父母的荫敝下太久,除了读书,对身外的世界一无所知。虽然周围有人劝,但自己不撞个头破血流是不会甘心的。 |
6、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偏僻 狡辨 和颜悦色 振耳欲聋 B: 燎原 帷幕 人情事故 出类拔萃 C: 眼眶 喧哗 销声匿迹 慢不经心 D: 浮躁 震撼 川流不息 天衣无缝 |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C: 《天上的街市》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郭沫若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历史剧《屈原》等。 D: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
8、 | 下列选项中解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安静。 B: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C: 响晴:响亮的声音,晴朗的天空。 D: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
9、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D: 未若柳絮因风起。 |
10、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是年号纪年法 ,而《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则是干支纪年法。 B: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位散文家的合称,《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已让我们领略了其中四家的风采。 C: “衔觞赋诗”、“觥筹交错”、“强饮三大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觞”、“觥”、“白”、“樽”都有“酒杯”的意思。 D: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此外还有号与谥号等用以称呼,若范仲淹与滕宗谅同游岳阳楼,其间互称“子京”“文正”更显亲近。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昔人”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 “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 2 )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 (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年与时驰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益人意智________ (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3 )(甲)文作者立足于“静”,论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内容。( 4 )(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名篇,请你分别谈谈从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①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写着“张爱国收”。
②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③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过了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④虽然马力的信太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也在这时,我有了一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毅然辞了职。
⑤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也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⑥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⑦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⑧我说:“你这个东西,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⑨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⑩渐渐的,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⑪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⑫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的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⑬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⑭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⑮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⑯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⑰“我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又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⑱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⑲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⑳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的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㉑只是我明白这一点太迟了,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马力一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情节 | ①________ | 主要事件 |
开端 | 十年前 | 收到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很过分的一封信 |
发展 | 偶遇马力后 | ②________ |
高潮 |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 | ③________ |
结局 | ④________ | 看杂志受启发,明白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 |
①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②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 3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文中“我”的形象。中国珠算
①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l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l,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l珠;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珠,下5珠,除此之外,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l0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并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失约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渐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4句“古括”上,添注了32句新口诀。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36句,之后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决”。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到了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盘的应用领域。
⑤这些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借助珠算盘这个简单的工具,算术这门本来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在大众中迅速而空前地普及开来。计算,已经不再是有知识的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作了。现在,只要能背下珠算法口诀并辅以一定时日的拔球练习.即便是不懂算术原理的粗汉,照样也能完成加减甚至乘除等复杂的日常计算。
⑥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盔民问,常会听到“金算盘” “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⑦简简单单一副算盘,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王渝生,选文有删改)
( 1 )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珠算?请简要回答。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生活中有喜、怒、哀、乐滋味,我们就在这四季轮回中,品尝着人生丰富多样的滋味,慢慢长大,逐渐成热。仔细回味一下,你在生活中品尝或欣赏过哪种“滋味”?
请以“ ▲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