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建瓯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 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只要国际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 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A: 告诫 保持 应对
B: 告诫 秉持 应对
C: 告知 秉持 对付
D: 告知 保持 对付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寒冬腊月,山里的腊梅相继开放。他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____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______零落成泥,______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花瓣儿左右对称,向内弯曲,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它虽最微小,但并不______,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 侵袭即使也自惭形秽
B: 侵蚀既然就妄自菲薄
C: 侵蚀即使也妄自菲薄
D: 侵袭既然就自惭形秽
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六十三年前,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 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筑成了通往新中国的道路。
B: 这个周末,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陪整天陪着小客人玩,作业也没好好做,书也没好好看,真是一事无成啊!
C: 十几天过去了,这事就被时间的大手轻而易举地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了,仿佛用干布抹去镜子上的一层水汽那么彻底。
D: 在名著阅读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人物形象,切不可断章取义 , 妄下评论。
4、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座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争。
B: 原宥、仁爱和宽容,同情别人并代人受过,这才是岁月经历不断丰厚的东西。
C: 最近新起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克隆羊”“克隆人”的风波,表明在世纪之交,人类最为关注的是生命的本源。
D: 斯塔尔在长达445页的调查报告中指控克林顿在试图掩盖他和莱温斯基的关系中有伪证、对证人施加影响、防碍司法及滥用职权的行为。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________,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________,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________,具有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B: 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C: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D: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6、在原文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________,互相挤着、撞着,________,________,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________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A: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前呼后拥
B: 千军万马 畅畅快快 前呼后拥 推推搡搡
C: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千军万马
D: 千军万马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畅畅快快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号海澄,现代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天上的街市》等。
B: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9、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
A: 分歧 铺垫 惭愧 各得其所
B: 诀别 渔塘 应和 水波粼粼
C: 瘫痪 捶打 脸颊 翻来腹去
D: 严历 挨凑 澄清 形影不离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B: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是寓含深意的。
C: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 ) 诗中“戍”“夜阑”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 2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写出相关诗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③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

( 1 )对下面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甚之 奇异
B: 每进见问 诘难
C: 几为太子者矣 多次
D: 公车令死 判罪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 )( )

A: 使各赋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 植任性而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而又袁氏甥也 辍耕垄上
D: 杨修颇有才策 不物喜,不以己悲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②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 4 )结合文章材料,分析曹植为什么最终被废除太子之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内阅读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1 )按照括号里的提示,简析下列语句。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②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从表现手法)

③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画线词语的效果)

( 2 )从描写景物的方法上赏析第②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壮族“三月三”歌节

佚名

①“三月三”是广西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是广西壮、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②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两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各种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民间贸易非常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③歌圩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群众从各乡镇纷纷到县城赶歌圩,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壮话中,“歌圩”的“圩”为市集之意,“歌圩”便是指民众因唱山歌而聚集而成的市集,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三月三”歌圩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唱节日,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陶冶,经久不衰,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同凡响的艺术创造力。

④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的习俗,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是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著名的歌手,经常互相唱山歌来表达爱慕之情。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便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二是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位歌仙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某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财主趁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集在一起唱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由此形成。

⑤而流传于桂西一带的传说故事则别具特色。传说在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名叫韦达桂的青年,在土皇帝手下当丞相。韦达桂聪明过人,处处为壮家乡亲着想,得罪了土皇帝,被官兵追捕。乡亲们闻讯连夜送韦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中躲起来,土皇帝无奈,就下令放火烧山,将韦达桂烧死在一个大枫树树洞里。乡亲们十分悲痛,埋葬了韦达桂,大家跪在坟前失声痛哭,泪水滴在坟头上,顿时长出一颗颗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蓝的红蓝草和一株株翠绿的黄祀子树。正当人们沉入哀思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一片片枫树叶、一根根红蓝草、一颗颗黄祀子落在碗碟里,雨点打在上面,将供祭的糯米饭、鸡蛋染上颜色。从那时开始,桂西一带的壮族人民为了纪念韦达桂,每年到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布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魂魄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供品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韦达桂的山歌,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⑥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政府都十分支持“三月三”歌圩的举办,并依靠歌圩的优势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壮族三月三”全区公民放假两天,从此“三月三”成为法定的节日,也成了广西人民自己的节日。“三月三”当天,广西各地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这个重大的节日。

( 1 )下列关于“三月三歌节”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月三” 歌节是广西壮、汉、瑶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B: “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唱节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同凡响的艺术创造力。
C: “三月三”歌节男女老少全都参加,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D: “三月三”歌节的来由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但流传于桂西一带的传说故事别具特色。
(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部分歌圩的规模之大。
B: 文章引入有关“三月三”歌节的传说,极富浪漫气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
C: 第⑥段中划线词“十分”不能删去,其突出了支持力度之大,可见“三月三”歌节在当地影响力。
D: 从全文看,文章运用时间顺序来说明“三月三歌节”,说明了起源、发展以及现状等内容。
( 3 )下列说法跟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在广西“三月三”歌节十分隆重,地点上没有固定的聚会场所,时间上,有的地方持续两三天。
B: 歌圩也称作“窝墩”,其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 桂西一带的壮族人民为了纪念韦达桂,搭布棚,唱山歌,很快就形成了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D: “三月三”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节日。这一天,不少地区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这个重大节日。
四、写作(分值:60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后,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的记叙文,表达童年的美好纯真及其对人生的深远意义。

要求:①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②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同身受的事,把事情写清楚。③不能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飘零天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