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B: 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夜以继日地轰鸣着,劳动者们决心以最优的工程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 C: 漫步在古运河秀水之畔,徜徉在瘦西湖亭阁之间,文明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D: 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 , 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
2、 |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尔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B: 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 C: 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 , 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D: 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广州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如何将广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进行融化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B: 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精品《醒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震撼登场,让上海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C: 现在通过“羊城慧调解”微信小程序,广州市民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利用其中的“人民调解在线”排忧解难了。 D: 番禺大小祠堂约有399间,它们不仅能引发参观者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还能让人有直观的视觉享受 |
4、 |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夜雨诗意》夜雨进行了具体的描摹。B: 《听听那冷雨》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对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然后联想到人生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作者是在借自然界中的雨来抒发自己的情。 C: 《雨夜奇袭》中的雨表明了一次战斗的天气状况,它对我军的进攻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也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 《雨夜奇袭》以时间为线索,时间贯穿全文,思路清晰条理,衔接紧凑,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
5、 |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盘缠 延纳 睡眼腥忪 传宗接代 B: 签暑 抠痒 逢凶化吉 奋不顾身 C: 呓语 时辰 有例可援 天打雷劈 D: 打鼾 辩解 冷酷无情 鸡犬不灵 |
6、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等。 B: 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C: 戏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D: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
7、 |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湎其中 房屋坍蹋 入不敷出 金榜题名 B: 星空璀璨 充耳不闻 原弛蜡象 神采奕奕 C: 周道如砥 以逸代劳 奴颜卑膝 大相径庭 D: 民生凋敝 屈指可数 震耳欲聋 耀武扬威 |
8、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特标“求”“访”,用词精当,富于意味,耐人寻味。 B: “虚”字只轻轻一点,却使人对文帝的重贤姿态产生了怀疑。 C: 末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 诗作讽汉文帝其实是讽刺唐朝皇帝,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
9、 |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A: 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到B: 缚者曷为者也 曷:同“何”,什么 C: 坐盗 盗:盗窃 D: 齐人固善盗乎 固:固执 |
10、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B: ①④③②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 )诗歌的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情况?( 2 )诗人“僵卧孤村”可为什么“不自哀”? ( 3 )“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吹雨”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________,另一层是________。 ( 4 )诗中哪一句是虚写的呢?又是怎样同前面的现实描写衔接起来的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蒲松龄 A: 相顾惊疑 顾:看。 B: 始悟为山市 始:才。 C: 惟危楼一座 危:危险。 D: 或凭或立,不一状 凭:靠着。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始悟为山市知之为知之 B: 尘气莽莽然然数年恒不一见 C: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任重而道远 D: 邑八景之一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所说的“山市”,与“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B: 山市出现的高潮阶段是危楼的出现。 C: 本文是以时间的线索来描写山市的变化,有许多表时间性的词语作为提示。 D: 将“山市”说成是“鬼市”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 |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 1 )文章第①小节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聪
①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已”。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乡人怂恿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周处射虎杀蛟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己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终为忠臣孝子。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⑤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201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选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限30个字以内)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说说理由。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