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湛江市霞山区南粤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裹”、“莉”、“煌”按造字结构分别是内声外形、上形下声、左形右声。
B: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这句话中的“慵懒”是贬义词。
C: “胆怯”、“害怕”、“怯懦”是一组近义词,都有胆小、心里发慌的意思。
D: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索,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恪守 郑重其事 宽宥 歇斯底里
B: 聘婷 附庸风雅 遵循 断章取意
C: 桑梓 相得益章 怨伥 孜孜不倦
D: 儒养 言不及义 阴诲 前仆后继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④⑤③②①
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④③②①
D: ④⑤①②③
4、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陨落 借鉴 班门弄斧
B: 泛烂 点缀 醍醐灌顶
C: 积攒 暇想 脍炙人口
D: 孺子牛 愧怍 胜卷在握
6、近年到澳大利亚去打工的人们称打工的人们称打工为“吃苦”。上海作家刘观德在品尝了澳洲打工的酸甜苦辣之后。不无感慨地总结了“五苦论”:“吃不着苦的苦①比吃苦的苦②还要苦③”。其中加序号的三个 “苦”的含义分别是( )
A: 困苦、劳苦、痛苦
B: 痛苦、艰辛、心酸
C: 困苦、痛苦、艰难
D: 痛苦、艰辛、劳苦
7、下列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一文借助奇妙的想象,文中的“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和母亲玩起了捉迷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一个慈祥、疼爱孩子的母亲,展现了泰戈尔作品“爱、欢乐、光明”这个永恒的主题。
B: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记录,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比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等;像我们这样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都可以叫“豆蔻年华”。
C: 古人在称谓上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所谓尊称即指对他人敬重的称呼,如:“尊君”指对方父亲,“令媛”指对方女儿;谦称即指对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与事的谦虚的称呼,如:“犬子”指自己的儿子。
D: 用典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曾化用陶渊明闷坐菊花丛中,痛饮刺史王弘送来之酒,至醉而归的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惆怅与凄凉。
8、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一书是南朝余嘉锡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 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绿色蝈蝈》是他的代表作。
C: 《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宋代著名作家马致远
D: 散文《风筝》中的“我”就是作者鲁迅
9、

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 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 《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 “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10、选择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1 )左佩刀,右备容臭( )
A: 气味不好
B: 闻到
C: 香袋
( 2 )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
A: 旧絮
B: 破败
C: 漏眼
( 3 )盖余之勤且艰此( )
A: 似乎
B: 如、像
C: 如果
( 4 )白玉之环( )
A: 腰上
B: 中间
C: 腰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1 )“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
( 2 )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②云而岩穴暝________

③香而酒 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不仅写景优美,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 第一段釆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由远及近,层层推进,最后亮出主景。
C: 第三段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侧画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D: 本文的一些短语已变成成语在后世流传,如峰回路转、心旷神怡、水落石出等沿用至今。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道密码

苏沧桑

桃花一语不发,像在凝神倾听油菜花、紫云英、草、竹林和山野的低语。一阵微风掠过,传来了很响的蜜蜂的嗡嗡声,听起来无法无天,多少年没有听见这样的声音了。一只很大的黑红色蝴蝶,停在一株油菜花头上。我用手机捕捉它的须眉、黑红相间的肚皮,翅膀上的诡异花纹,它居然不逃,慢慢展开双翅,又慢慢闭合,一点不在意我这个另类对它构成的威胁。

此时此刻,天地静谧安详,只有我一个人在喧闹,姿态很忙,心思也很忙,而桃花一门心思开花,等待授粉结果,竹子一门心思长高,蝴蝶一门心思采蜜,它们没有更多欲望,因而没有更多烦恼。我停下脚步站了会儿,突然开始喜欢这个我本不太喜欢它的名字的地方——新登,半山。那时,我没有想到,我即将与一个千年前的灵魂相遇。

开满了桃花,春寒浸透了每一个人。夜里八点,一个叫湘溪的山村,一条溪水旁一个干净的民宿收纳了我们,大家互道晚安。我和园姐约好要出去走走,但外面黑灯瞎火的,被大家一劝,犹豫了。站在各自的房门口,我们对望了一眼,想看穿彼此的心意,去还是不去,假如有一个人觉得累了,就绝不勉强。昏暗的灯光下,我们读懂了彼此,异口同声地悄悄说了声:走。

我们在黑暗中走,听到了越来越有力的溪流声,感觉双脚踩上了一条鹅卵石泥路,抬头可见一条影影绰绰的长廊。不知过了多久,眼前慢慢亮起来,感觉双脚踩上了平坦的水泥路,才知已走完了溪水小道。大家回头,猛然看见路口牌匾上赫然几个大字—“苏东坡古道”。

我站在那几个字下,眼眶一热。我怎么都想不到会在此地此刻与他相遇——①苏轼,与我同姓的祖辈,族谱里的远亲,我最敬又最爱的古人。他是儿时墙上挂的那幅《水调歌头》,是三十岁时读到的林语堂《苏东坡传》里那个活色生香的男人,是离家不远那一段梦一般的苏堤,是暗夜里灯火阑珊处颔首微笑的兄长,是让人肝肠寸断的《江城子·记梦》……他的一切才情品性,甚至有点“二”得可爱,都让我痴迷,多么希望,我真的有他哪怕万分之一的传承啊。

公元1073年旧历二月,他来新登时,三十八岁。那时,他的境遇虽然不是很好,但还不是特别糟糕。虽妻子王弗、父亲苏洵都已过世,但他续娶了王闰之为妻,又陆续生了两个孩子。虽与王安石相悖,自请外调,但在杭州期间工作顺利,爱情甜蜜,还觅得不少知己。那时,离他在密州写下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还有三年,离乌台诗案还有六年,离他在黄州自号东坡居士写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大江东去》还有近十年。

夜里,四十八岁的我和三十八岁的苏轼聊天。

我说,老弟我不快乐。

他说,怎么?

我说,人心不古,不痛不痒的文字与现实有何意义?我还要继续写吗?

苏轼先是顾左右而言他,问我小说是什么?电视剧是什么?散文是什么?见我不答才说继续写吧,写所有正在流逝的美好的东西。

我说好。

我又问,身体被速度裹挟,灵魂被脚步抛弃,我想从巨轮中逃出来做简单的自己。我可以放下所谓的得失,但我可以放下责任当一个逃兵吗?

他没有回答。

但在诗里,他这样写道: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新城道中·其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他的心声。如同久在沙场的战马,他已疲惫不堪,翘首以盼鸣金收兵的信号。他哪里会想到,近一千年后有一个和他同姓的女人,站在他走过的古道上,纠结着是否为自己敲响“卷旆钲”。

苏东坡古道的尽头,是一大片怒放的油菜花,我像疯子一样奔进去,任浑身沾满花粉,让过敏性鼻炎更加肆虐。

奔跑在油菜花田里,我看见苏轼是去看风景,走一半走不动了(这于我是常有的事),他看了一眼山林间的亭宇,要到还早着呢,怎么办呢?良久,他顿悟道:我不去了!此事出自他的《记游松风亭》中,他说这样决定以后,“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甚么肘,也不妨熟歇”。忽然想,“挂钩之鱼,忽得解脱”,是他给我的答案吧?

然而,他自己按照答案做了吗?没有,他一生都不曾做到,否则又怎会有后来的种种境遇,如何会陷入乌台诗案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如何会二下杭州疏浚西湖、建造苏堤?如何会年届花甲还被一贬再贬,直至再无可贬的天涯海角,甚至被逐出官屋,自筑桄榔庵?他六十六年的生命里,几时真正放下一切,当了逃兵?

我奔跑在油菜花地里,其实我没有奔跑,但我感觉到灵魂已随风出窍。我在油菜田里大笑,其实我没有大笑,我心里在大笑,觉得莫名的轻松——既然放下放不下,就继续前行吧。

溪流声很响,是这个早晨唯一的声音。②阳光从参差的藤蔓漏下来,在苏东坡古道上铺开了一张画,真切,明亮,温暖。我想,这是我穿过一千个春天截获的人生密码。

【注】①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②卷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坡古道就在新登,苏轼来到新登时,年仅38岁。
B: 我和园姐相约夜行,并最终成功夜行,可见我们是心意相通的友人。
C: 因为来访东坡古道,让我和一千年前的苏轼相遇,并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D: 当我奔跑在油菜花田里,放声大笑的同时觉得无比轻松,因为我学会了放下。
( 2 )请判断下列哪一句运用了同义反复的修辞,并赏析这一修辞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①苏轼,与我同姓的祖辈,族谱里的远亲,我最敬又最爱的古人。

②阳光从参差的藤蔓漏下来,在苏东坡古道上铺开了一张画,真切,明亮,温暖。

( 3 )作者认为苏轼的“一切才情品性,甚至有点‘二’得可爱”,请结合下列所学诗文中的一篇,谈谈你对苏轼“‘二’得可爱”这一形象的认识。

①《记承天寺夜游》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4 )请依据你对《新城道中·其二》的理解,在横线上写一段话,使上下文连贯。
( 5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是真性情,“油菜田里大笑”苏沧桑是真性情,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够穿过一千个春天截获了人生密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中末段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 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火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虢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是因为——;她骄傲,是因为——,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 1 )文中说,我的捐赠是“一点点钱”和“一两句安慰的话”,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看到的最高贵的捐赠”,这用的是什么写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 2 )根据文章内容,请将原文中横线上空缺的两句话补充完整。

是因为: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

( 3 )文中画线的一处细节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反映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请用简洁的文字以第一人称描写出小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80字以内)
( 4 )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一词,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含义。

①高贵的捐赠:________

②高贵的母亲:________

③高贵的花:________

( 5 )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章中母亲或小女孩的形象,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位简要评价。
( 6 )这篇文章通过母女捐赠的故事,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并丰富了爱的内涵,请你用“爱是……爱是……”的句式写出两句话,揭示本文所表达的这种爱的内涵。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①经历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迹,是一种生命过程,有经历就有积累,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成长,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财富

请以“经历了 ,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一下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一封短信,请仔细阅读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孩子,我是母亲,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这快乐,绝不是在该学习的年龄中去放纵,在该努力的时候只图轻松。你出生的我们家,除了为你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我唯一能为你做的,就是给你创造好一点的学习条件,让你有台阶去登上更高的山峰。那时,你看在眼里的风景才会美丽动人。如果你一直匍匐在命运的脚下,为生计发愁,那么,再美的景色在你眼里也很愁苦。此时我对你有多心软,将来生活对你就会有多无情。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随便”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