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能使下列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 ) 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①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 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 ③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B: ①思想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性格 C: ①行为 ②习惯 ③性格 ④思想 D: ①性格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思想 |
2、 | 下列关于课外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在被大兵连人带车捉去后,逃跑时牵回三匹骆驼,卖了骆驼后,祥子病倒了,他与骆驼的关系从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听去,醒来后得名“骆驼祥子” B: 《格列佛游记》是以主人公斯威夫特自述的口吻展开叙述的 C: 《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营救了一位土著黑人,给他取名“星期五”。 D: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她被人们认为是夏洛蒂本人“诗意的生平写照” |
3、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这句话中的“朦胧”和“温柔”是褒义词。B: “星星变奏曲”、“雨的诉说”、“孤独之旅”“香菱学诗”都是偏正短语。 C: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一句中“世界自然和文化”是定语。 D: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4、 | 在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 000万吨,______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______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 因为 所以 而且B: 既 所以 从而 C: 因为 又 而且 D: 既 又 从而 |
5、 | 赏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 颔联中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 颈联“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
6、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生命也不可重复,你只有一个人生。 ②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我不相信他会对其他生命负责。 ③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④所以一个人根本的责任就是要对你唯一一次的人生负责。 A: ②③①④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 |
7、 | 下列默写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形。 C: 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8、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哆哆逼人。B: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绫镜。 C: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绩;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D: 鸟儿将窠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各着。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童年的气息一去不返,扑面而来的是青春的馨香,岁月在豆蔻年华的男孩女孩脚下踩出平静的声音,转眼间,又抵达一个成长的驿站——青春,一个花开的季节。 B: 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 , 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C: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层出不穷 , 常常令观众付之一笑,鼓掌欢呼。 D: 经过连日在死鱼河段沿岸排查,江门市环保局发现上游一家企业瞒报了当日早上发生的次氯酸钠泄露事故,事故中有大约10吨(浓度10%)次氯酸钠流入西江。 |
10、 |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 A: “白马非马” B: “指鹿为马” C: “任人唯亲” D: “知人善用”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暮秋感怀 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①月中过。 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②耿③不磨。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 【注释】①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②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③耿:正直。 ( 1 )诗的前四句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环境的萧条?( 2 )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点列出。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③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④为好学?”孔子对曰:“ , 。 , ,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 【注】①蚤:通“早”。②恸:哀痛之至。③门人:学生。④孰:谁,哪一个。 出处:《史记》 作者:司马迁 朝代:西汉 ( 1 )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幸短命死矣 ②今也则亡 ③有颜回者好学 ④不迁怒不贰过 A: ③④②①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 2 )文章采用________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颜回的好学。从颜回的早死,孔子为之哀恸,________表现颜回的好学;接着通过鲁哀公和孔子的对话,写颜回在儒家“仁”道上的造诣,再具体写颜回的修养与好学的表现,即“________”。这是很难得的品质。(第二空填描写方法,第三空填文中的原句) |
新华社2015年4月5日电
清明时节,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各种祭扫祭奠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清明节前后举办两项常规性纪念活动:日本植树访华团一行在祭场献花,并前往和平公园修剪树木;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清明祭扫活动,届时将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遗属等参加。
4月4日,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联合主办的“清明节的铭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系列活动,正式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拉开序幕。4日至6日,博物馆将免费向观众提供鲜花用于祭奠英烈。此外,馆方还免费向参观者赠送抗战书籍、签名铭志,而且每天下午1时30分,在博物馆的多功能报告厅,馆方还免费向观众放映反映抗战题材的《大劫难》等爱国影片。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
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百岁老人高鹤年是一位东北抗联的老战士,1935年12月唱着《松花江上》,投身革命。“现在国家强大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做出牺牲的英烈们。抗战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仍旧有重要意义!”
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出的“缅怀先烈 圆梦中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上线一周年暨“清明节的铭记”专题正式上线,为今年的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预热氛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荣维木教授认为,今年正逢中国抗曰战争胜利70周年人们祭奠在那场战争中罹难的数千万同胞,是为了牢记我们的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要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牢记历史、面向未来,以清明祭的方式回顾历史,就是要鞭策人们为了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铮铮英名,忠骨长青。愿阳光普照大地,愿和平永驻人间。
( 1 )请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 1 )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 2 )文段开头为什么把时间“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标示得这清楚仔细?请以“敬畏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