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并列复句。 |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来看,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的不二法门。 B: 孙杨在2020年FINA冠军游泳系列赛中拿下新年首冠,不愧是泳坛的“一代天骄”。 C: 小明从头到脚都换上了新的装扮,让人觉得他冠冕堂皇。 D: 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③②⑥⑤①④B: ②④①⑤⑥③ C: ②⑥⑤①④③ D: ③①⑤②⑥④ |
4、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匾 凄惨 歇歇脚 金璧辉煌 B: 簇拥 账薄 耍威风 赫赫扬扬 C: 窝囊 嫖赌 鸭架桩 名噪京师 D: 冤枉 地锲 侦缉队 咬牙跺脚 |
5、 | 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B: 轻盈 轻视 实现 侃侃而谈 C: 轻盈 漠视 履行 夸夸其谈 D: 轻巧 漠视 履行 侃侃而谈 |
6、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B: 而我在养母的庇护下,不仅没有饿过一次饭,连挑食的习惯也改了。 C: 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你不杀死它,不是仁慈,就是愚蠢。 D: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地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 |
7、 | 在《水浒传》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又心狠手辣的人物是( )。 A: 孙二娘 B: 扈三娘 C: 潘金莲 D: 顾大嫂 |
8、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 寿镜吾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先生,他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C: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中,“济南”“秀气”分别是名词、动词。 |
9、 | 在“新时期”诗歌中,口语化、语言还原、谐谑、反美、反象征、反意象等方法经常地为_______所采用。( ) A: “复出的诗人” B: “朦胧诗人” C: “新生代诗人” D: “九叶诗人” |
10、 | 下面文段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B: 要:同“邀”,邀请 C: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 焉:于之,从这里 |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
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最贵藏红花
①三月初,寂寞了一个冬天的土地,被一些细而尖的绿叶和花蕾撑破。起初,花蕾和叶子都瘦瘦的、小小的,不怎么起眼。花蕾大概因深冬里闷了太久,一使劲便窜出一大截。慢慢地,花蕾身上的光芒,完全遮盖了身旁蒜苗一样的叶子。等它长到拇指肚那么粗时,便绽开六枚花瓣,里三枚外三枚,交互层叠,一个个漂亮的“高脚酒杯”,便亭亭玉立在大地上。这花儿酒杯高盈寸余,比人类宴席上用的优雅多了。杯里,伸出来三根红艳艳的“吸管”,是的,三根,可以供三只蜜蜂同时“饮用”。
②一阵风过,紫色、白色、紫中透白的“酒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春色,便流溢了出来。
③附身细瞧,三根“吸管”在花杯的底部融合成一根,插进三根橘黄色毛茸茸的“管托”里。原来,这根叉分三丫的红色吸管,是番红花的雌蕊,身旁毛茸茸粉扑扑的“管托”,是花儿的三根雄蕊。
④大名鼎鼎的藏红花,就是这“酒杯”里那一根根红色的“吸管”,说具体点,是雌蕊的三根柱头。所以,藏红花,肯定不是字面意思上显现的是红色的花朵。并且,它也不是原产西藏。藏红花的母亲番红花,老家在欧洲、地中海和中亚等地。之所以叫藏红花,大概是因为在秦汉时期,藏红花跟随张骞沿地中海沿岸从印度和伊朗起身,第一站进驻的是我国西藏,后又从西藏出发,足迹才遍布全国的。
⑤热播剧《甄嬛传》里最歹毒的桥段,应该是后宫嫔妃间争宠时用藏红花让怀孕的对手流产,下手重则会让对方永远失去生育能力。看罢,让人不寒而栗。
⑥藏红花,面目果真如此可憎?
⑦然而,遍查古今中外关于藏红花的资料,无一支持这一观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给藏红花下的定语是:味甘,平,无毒。“出西番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后入药,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
⑧在这段文字里,我看不出藏红花哪里可憎。相反,它入药可散郁,活血,还可入佳肴,都是些与人为善的品质。
⑨古西班牙人称藏红花是“红色的金子”,阿拉伯人仰其为“天堂的味道”,伊朗人说它是“帝王之色”,印度人称赞它是“使女人美丽的花”……如今,藏红花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染料,最棒的调味品,最高级的香料和最贵的草药。说它贵,是因为想要获取1克(对,是1克)干燥的藏红花,大概要从200朵番红花里人工采摘后,剥离干燥。
⑩现代药理研究后,列出了藏红花一连串的功效——花蕊中含有的藏红花酸、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等,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改善心肌供血供氧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⑪至此可见,宫斗剧《甄嬛传》中,有关藏红花的那些邪恶用法,毫无科学道理可言。
⑫细细想来,生活中的某个人,如果突然间发狂或者使坏,大都不会是因为一种植物,而是因为心中的欲望。
(选自祁云枝《我的植物闺蜜》,有删改)
( 1 )读完全文,我们终于知道了关于藏红花的“真相”,它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阅读白鹅(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①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②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甲乙两人相约上山采石,甲背了满满一筐,乙筐里只有一块。甲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多,我只选最精美的一块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路上,甲负担越来越重,只得不断从筐中挑最差的扔下,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只剩一块石头!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