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王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标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 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C: 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D: 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暇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

A: ④②③①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雪后的西岭雪山在晨曦的映照下,显现出一派红妆素裹的绚丽景象。
B: 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兼而有之
C: 走近一看,悬崖高耸,一落千丈 , 从崖顶向下看,根本看不到底下是啥样子。
D: 这顿大餐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而牙疼的王晓丽却觉得味同嚼蜡 , 毫无食欲。
4、根据谜面“除去一半,还有一半”打一字,谜底是( )
A: 余
B: 不
C: 陏(duò)
D: 途
5、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 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 , 游刃有余。
D: 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B: 在“人代会”筹备期间,各相关部门广泛交换了意见。
C: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的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7、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明。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C: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了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经到了末日。
D: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8、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méi) 藏(zhù) 白羊手巾(dù)
B: 脑(pàn) 慰(jiè) 柳林(pū)
C: 育(fǔ) 外(yì) 一气成(hē)
D: 意(qiè) 使(chāi) 米酒油(mó)
9、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妖(ráo) 热(chén) 选贤(jǔ)能
B: (kuàng)远 (qiǎng)褓 (qiè)而不舍
C: (hūi)下 修(ròng) (liè)手蹑脚
D: 荣(yīng) (qiáo)首 面面斯(qù)
1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理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成死症 ⑥便太浅显


A: 甲①乙④丙⑤
B: 甲①乙③丙③
C: 甲②乙③丙⑤
D: 甲②乙④丙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 )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 2 )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 3 )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 4 )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

( 1 )解释文中的划线词

①此言甚

________

②而虑我不能于后

________


(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 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 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 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 3 )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

( 4 )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 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 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 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

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疼……”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哟?跟谁学的这一招?”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了……”

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

“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

“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粉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嚷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 1 )“表演”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 2 )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 3 )对文中画直线部分对话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儿子胡搅蛮缠,母亲大声呵斥。
B: 儿子不断催促,母亲语带调侃。
C: 儿子一再拖延,母亲步步紧逼。
D: 儿子针锋相对,母亲束手无策。
( 4 )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 5 )文末画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妈妈”,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 1 )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 2 )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 3 )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4 )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 )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 6 )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切皆有可能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带刺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