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昌百树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qiáng褓 旁骛 平zè 豁然贯通
B: 拮jù 潮讯 主簿bù 诺诺连声
C: gōu当 惘然 怔怔zhèng 起承转和
D: 撩liáo 统筹 星宿xiù 恃才放旷
2、

读课文《伤仲永》,“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一句中“先人”指( )

A: 王安石的父亲
B: 王安石的舅舅
C: 仲永的父亲
D: 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偏僻 抉择 和颜悦色 振耳欲聋
B: 污篾 寒禁 出类拔萃 销声匿迹
C: 喧哗 帷幕 慢不经心 格物至知
D: 浮躁 震撼 川流不息 人情世故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B: 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全班同学做起题来得心应手,事倍功半
C: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办案人员毫不懈怠,努力寻找蛛丝马迹。
5、

找出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老谋深算的她知道时机还未成熟,于是装出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
B: 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C: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妙手偶得 , 自然纯朴毫无雕琢痕迹。
D: 最近几年,美国芝加哥发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怪事:大量的货物列车在这里失踪了。
6、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陡步 拾阶 空暇 轻歌曼舞
B: 焦灸 斑斓 曼延 和言悦色
C: 疾驰 敞篷 巉竣 一如既往
D: 莫属 漂浮 形状 美不盛收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中往往(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秦王色(变化),长跪而谢之曰
B: 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欲(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C: 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行(违背)乱其所为
D: 皆以(美丽)于徐公; 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儿时的书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对于在课上所教授的束缚孩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内容的老师,鲁迅是有批判和否定的;而在美国,有“海伦·凯勒另一半”之称的安妮·莎莉文老师则温暖了作家的求知岁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战国初期的孔子编纂而成,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是研究孔子的主要依据。
C: 《植树的牧羊人》是英国作家让·乔诺创作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的故事,阐述了“幸福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这一人生哲理。
D: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我”在和伙伴们去爬山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后按照父亲的指导慢慢爬了下来,投入父亲的怀里,最后从中懂得了“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的道理。
9、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小明将《论语》寻章摘句。截取了一段作为自己演讲的内容。
B: 解论赛上。我方解手引经据典,强词夺理。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C: 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D: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为其首篇。
B: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常见的谦词还有“在下”、“小女”、“家母”、“鄙人”等。
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D: 《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其中一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1 )“绿肥红瘦”中,“绿、红”各指什么?“肥、瘦”又形容什么?
( 2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初极狭,通人 才:________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________

③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为:________

④便扶路,处处志之 向: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后面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⑾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 1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 2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 3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 4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象征体(或象征义)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具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

( 1 )《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或情景)各象征什么。
①海燕——
②海鸥、海鸭、企鹅——
③乌云、雷鸣、闪电——
④大海、波浪——
⑤暴风雨——
⑥整个海上景象——

( 2 )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波浪线标出本体,用横线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标上着重号。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②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③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
④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这,是一种修养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他不爱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