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B: 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售商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供全。 C: 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收起全社会警惕。 D: 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
2、 |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浦夫妇,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B: 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着忠勇,蓝脸代表草莽英雄。 C: “破阵子”、“南乡子”、“朝天子”、“卜算子”等,都是宋词常用的词牌。 D: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3、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师德宣讲活动中,单老师的演讲声情并茂,惟妙惟肖 , 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B: 腊月刚至,人民公园梅花竞放,红梅白梅争奇斗艳,落英缤纷。 C: 在手工创作比赛中,王珊珊同学别有用心地创作了一件《友爱三人行》作品,荣获了第一名。 D: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只有广泛涉猎并融会贯通 , 才能学有所成。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繁星密布,皓月当空,又是一个不眠夜。 B: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C: 专家没有一个不否认,H7N9禽流感病毒能使人或家禽患病。 D: “五·一”节前夕,许多商家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
5、 | 《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 A: 晁盖 B: 刘唐 C: 杨志 D: 阮氏三雄 |
6、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喧闹 寒暄 获益匪浅 轻飞慢舞B: 要诀 决择 出奇治胜 融会贯通 C: 蓬篙 竹蒿 相濡以沫 戛然而止 D: 斑斓 谰言 好高骛远 苦心孤诣 |
7、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②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 ③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的读书方法。 ④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⑤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⑤③① C: ②⑤④①③ D: ②①④⑤③ |
8、 |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A: 胡适之 B: 周作人 C: 郁达夫 D: 唐三藏 |
9、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一项是 ( ) B: 逐渐 反应 过渡 C: 逐步 反应 过渡 D: 逐渐 反映 过度 |
10、 |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B: 埃德加·斯诺说彭德怀生活简朴,而且吃苦耐劳。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迟睡早起,每天总是很忙碌。 C: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作者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对生命的尊重。 D: 《昆虫记》中描述:金步甲是毛虫的天敌,是凶狠的吞食者,它们在交配后雄性金步甲会将雌性金步甲开膛破肚,吃光它的内脏,雌性金步甲不做任何抵抗,任由自己被杀害。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词中“________”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 “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 “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 “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 ②以为车固若是 ③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 ④及寇兵侵其境 ( 2 )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两处) 观 者 闻 其 夸 而 信 之(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4 )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人工智能
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来了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实时语音翻译、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淘宝、京东等商城,等资讯网站,会根据你之前浏览过的商品、页面推送给你一些相关的产品或网站内容。这其实就是引擎推荐技术的一种表现。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的细分应用,其中包括,医疗领域成像分析、人脸识别、公关安全、安1防监控等等。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的新风口,长虹发布两款CHiQ智能电视新品,主打手机遥控器、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功能。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 1 )文中举“图灵测试”的例子,有什么作用?①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被人工智能“异化”指的是什么?)
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文中的“未雨绸缪”指的是什么?)
( 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我们不用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