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慨(kǎi) 窠巢(kē) 憔悴(zùi) 仿膳(shàn) B: 一霎时(shà) 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C: 搓捻(niǎn) 讽刺(fěng) 难堪(kàn) 确凿(zuó) D: 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 应和(hé) |
2、 | 《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对下列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这是《五猖会》中“我”的失望与无奈。 B: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是《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者发出的战斗檄文。 C: “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这是《琐记》中作者求学时探求真理的热情。 D: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对父亲要求“我”背书的不解。 |
3、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经常说他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其实这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已。 B: 这家酒店的服务员个个彬彬有礼 , 热情周到。 C: 她在学术上从不墨守成规 , 经常能提出一些新见解,引起大家的重视。 D: 原来是店主人为自欺欺人 , 故意把香烟藏在茶叶盒里,以逃避检查。 |
4、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的《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的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歌颂和对人生的思考感悟。B: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通过主人公祥子三起三落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 , 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B: 演员那滑稽的动作,引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D: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龟裂(guī) 归省( xǐng) 亢奋( kàng) 销声匿迹(nì) B: 怅惘( cháng) 农谚( yán) 争讼( sòng) 戛然而止(jiá) C: 羁绊(jī) 连翘( qiào) 磅礴( bó) 夜深星阑( lán) D: 冗杂( rǒng ) 晦暗( huì) 山麓(lù) 张灯结彩( cǎi)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考察期间,贺国强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和大学生就业。B: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C: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多背诵些优秀的诗文,就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 |
9、 |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凛冽 聒躁 经世奇才 B: 灌溉 侍弄 不醒人事 C: 亵读 陡峭 言不及义 D: 搓捻 诓骗 如雷贯耳 |
古诗阅读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韩愈)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 ②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 ③上诘之 诘:________ ④正患己不能知 患: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 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这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⑪“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⑫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 1 )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 4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①保民处理罢手头的事务,走出单位大门,才发觉夜幕已经降临,漫天飞舞着雪花,悄没声息,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糟了!他暗叫一声,加快了步伐。摩托车是骑不成了,只好步行。往日,家里的老娘都是妻子照顾,妻子今天回娘家了,临出门还再三交代,让他准点下班,回家伺候老娘。老娘患有海尔默茨综合症,俗称的老年痴呆,整日傻傻地坐在家里,有时候,连儿子媳妇都不认识。有几次,保民想把老娘送到养老院,一直不忍心。
②有一个小上坡,一辆面包车努力地放着屁,车轮还在原地打转。保民忙走过去,用肩膀在后边顶着车厢,司机配合加油门,车颤抖了两下,不情愿地上路了。路过街边的饺子馆,他要了八两饺子,这是老娘最爱吃的,担心饺子凉了,他便把装饺子的食品盒裹到自己怀里。拐过街角,聚拢了三四个人,一个小孩子哇哇地哭着。出于职业的习惯,保民踅了过去,原来是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迷路了。小男孩说话还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家在哪里,说不出父母的姓名。几个路人正要拨打110呢,恰巧遇到保民。保民忙蹲下身子安慰小男孩:“小朋友,不要怕,警察叔叔帮你找爸爸妈妈。”看了看保民,小男孩扑过来,居然不哭了。
③保民把小男孩带到路边店铺的门口——那里雪打不着,他拂去小男孩头上和肩膀上的雪,打开食品盒,喂小男孩吃了几个饺子。小男孩安静了许多。保民问他的爸爸叫什么。他口齿不清地说:“宏福,宏福。”保民一边给值班人员打电话,让他们查询辖区有没有叫“宏福”以及与之谐音相同的居民,一边与街上巡逻的同事联系,让他们赶过来帮忙——他得回家,老娘让他不放心啊。很快,值班人员的信息传了过来,他们查询了辖区所有的“宏福”,遗憾的是都比对不上。幸好,巡逻的同事也赶了过来。保民把小男孩交给同事,往家的方向赶去。
④街边冒出一柄大伞,一个中年汉子瑟缩着膀子,袖着双手,依偎着烤红薯的炉子,茫然地瞅着过往的车辆和匆匆而过的行人。那一刻,保民脑洞大开,小男孩说的是不是“红薯”?他的爸爸是不是烤红薯的?世上的事情就这么巧——小男孩的爸爸正是这个烤红薯的中年汉子。小男孩趁妈妈歪在沙发上迷糊的时候,溜出家门找爸爸,不成想迷路了……
⑤进了楼道,保民几乎是奔跑的速度。推开虚掩的门,屋子里黑乎乎的,“妈,妈”,他连叫了两声,同时他打开了照明,客厅没有人!保民把饭盒从怀里抽出来,风一样地寻找,厨房没有,厕所没有,卧室没有……老娘会去哪里呢?往常,老娘偶尔有过单独出去的情况,都是在门口附近转悠。保民从家里出来,在胡同口那儿焦急地张望,除了飞舞的雪花,哪里有人的影子?“妈,妈。”他一边叫一边走,一边喊着妈一边两眼探照灯似的四下打探。到最后,保民的叫声中都带着哭腔。他真有点绝望了!这样的老人迷路,肯定是回不来的。
⑥忽然,110微信群里蹦出个信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太太守候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说要接儿子。保民撒腿往红星幼儿园门口跑去。好在积雪过后,没有上冻,路不那么滑溜。
⑦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徘徊的正是保民的妈妈,老人家顶着一头雪,正在跟幼儿园看门的师傅较真:“我要接我儿子,我要接我儿子。”“妈,妈,我在这里呢。”保民叫着跑了过去。这一刻,他眼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汹涌而出——小时候,就是妈接送他上小太阳幼儿园上的。
⑧看到保民,老太太咧开嘴巴,佛一样笑了。
(出自《啄木鸟》)
( 1 )仿照示例,梳理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情节一:保民急找患病母亲;
情节二:________;
情节三:保民为母亲买饺子;
情节四:________;
情节五:保民找到男孩父亲;
情节六:________。
( 2 )“雪花”在文中出现了多次,细读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③字数在600-800之间。
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