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徐州市睢宁县职教中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 , 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 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瞠目结舌
C: 王大伯惟妙惟肖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D: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2、对下面语段中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溪流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②正因为要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③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金属般的声响;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幽潭之中,便有了自己不可测的深沉。

A: 第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溪流的“宣告”显示了它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B: 第②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步伐是艰辛的”强调了前进路途中的坎坷不平。
C: 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摹了溪流欢快流淌时喧嚣的声音和优雅的姿态。
D: 第③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展现了溪流历经种种磨难依然坚忍、乐观的精神。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觉生命的深意。

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 “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 “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 “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和重塑。”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G20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中西合璧,美轮美奂,惊艳了全世界。
B: 月明风清的晚上,偶尔几声柔和的鸟啼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谐不过了的。
C: 湘湖林木葱郁繁茂,如湘湖泉边的一株古樟树,树冠就约20米,可谓是遮天敝日了。
D: 楼市限购政策的出台,显示了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但“一刀切”限购局限性明显,结构性调整可谓是迫在眉捷。
5、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鹦鹉克服了心理障碍之后,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光临拙作鄙见寒舍解说:这四个词语都属于谦辞。
C: 笔直激动高尚丑恶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D: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解说: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完全正确。
6、请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选出下列对得最好的一项,使其完整。

上联:小村扬名千门富

下联:


A: 勤劳致富奔小康
B: 伟业腾飞更辉煌
C: 红灯装点万家春
D: 有志农民显神通
7、“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指的是( )
A: 《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B: 《阴谋与爱情》
C: 《强盗》
D: 《爱米莉娅·迦洛蒂》
8、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 , 把大家的百倍信心树立起来。
C: 日本帝国故意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班文部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9、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静夜思》等。
C: 《散步》于细微中见真情,浓浓亲情在家人走向春的田野中无限延伸。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务虚笔记》等。
10、对下列各个多重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要是你选择的是B,|(承接)那就恭喜你答对了,||(转折)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B: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转折)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因果)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C: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递进)而去探求新思路,||(承接)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D: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列)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转折)而去探求新思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诗中的“造化”、“会当”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 2 )赏析诗歌的尾联。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挚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都昭,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婪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苟棼(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公将之________

②彼竭我________

初气过锐________

④渐就衰竭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 3 )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 【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 【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 【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 4 )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 1 )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 2 )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 3 )选文第⑬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 4 )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阅读《第六只茶杯》,回答相关问题。
①母亲有一套茶具,是从娘家带来的。紫砂的,一只壶,六只杯子。喝茶是我们和母亲最亲近的时候,姐弟一字排开,六只杯子一字排开,分别是母亲和我们姐弟五个的。茶壶里泡的是母亲炒的大麦,加过糖的。父亲嫌烦,从来不加入我们。
②海宁是我们家最小的孩子,因为太小,常常让我们忘了她。她总害怕被大家忽略,一副慌张的样子,怕在速度和节奏上跟不上,掉了队。母亲续茶的时候,海宁才慌忙端起杯子,一饮而尽。杯子里的水洒出来,流到下巴和衣襟上。母亲便耐心地等着她,等她手忙脚乱地放下杯子,擦嘴角和衣襟上的茶水,然后给她续上茶,再轻声说,莫慌,莫慌。
③她这样慌张和害怕是有根据的。一次,大姐带她去看电影。结束后,大姐跟同伴们一路疯跑着回家了。上床时才发现少了个人,海宁是跟她睡的。她懊恼地起床穿衣,准备去找海宁。这时门敲响了,五岁半的海宁一个人摸索着回到了家。
④母亲每次都要我们把海宁带好了,我们嘴上是答应的,但时常会忘记,各自顾着自己玩。
⑤海宁六岁那年,大伯家唯一的孩子遇到了意外。他跟我父母商量,要从我们家领一个孩子回去养。父亲便说五个孩子随便你挑。
⑥我们五个在大伯面前站成一排,让大伯挑。大伯向我看时,我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一步,然后,三妹也退到了我身边。大姐本来就是脸向侧面看的,以显示她的抵抗。那么,剩下的就是老四和海宁了。
⑦老四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孩,大伯不好意思要,便将海宁领了回去。海宁走的时候,回头向我们看。我们赶紧低头,没人挽留她。父母是不忍,我们是害怕自己被换走。
⑧第二天,我和三妹在镇上玩,海宁远远地看到我们,旁边站着大妈。她们没等我们过去打招呼,便转身离去了,向着大伯家的方向。不久就是海宁生日,母亲煮了鸡蛋,让我送过去。大妈拒绝了,说她会给自己闺女过生日的。“自己”俩字,大妈咬得很重。海宁看到我原本很开心的,但后来看大妈把脸拉了下来,便收起了笑容,把头低下去。
⑨母亲吩咐,以后谁都不要去见海宁,以免你们大妈不开心。我们有点恨大妈,但没有人顾及海宁的感受,之后真的都不去看她,上学路上遇见了也是各走各的。我们家住在前街,大妈家在后街,中间隔了两条小街。那两条小街就是我们和海宁的楚河汉界。
⑩母亲过五十岁生日时,拿出茶壶,五个小茶杯一字排开,开始沏茶。老四说,我们小时候,是六个茶杯。
⑪第六个茶杯是海宁的。母亲低着头,大滴大滴的眼泪往下掉,说,我答应你们大伯大妈的,不会再去认她。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她了。说完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这次她泡的是莲心。
⑫母亲六十岁那年,海宁结婚。母亲按婶娘的礼节给了海宁一千元压箱钱。事后也被大妈退了回来。
⑬有天,父亲在茶柜看到了母亲藏在那里的第六个茶杯,遂自作主张,悄悄把茶杯送给了海宁。
⑭父亲送茶杯后的第三天是周末,一大早海宁就带着她的夫婿来我们家了。母亲拿出茶壶来,一字摆开五个茶杯,准备沏茶。海宁从包里拿出那第六个茶杯,轻轻地放在那一排杯子旁边,柔声说,妈,这只杯子从来不曾离开过

(作者木玲,选自新浪博客)

( 1 )文中有两处具体写到了喝茶。这两次喝茶所泡的东西分别是什么?作者这样强调有何深意?

( 2 )第③段从记叙的顺序上讲属于 , 这段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 3 )第②段划线句子写出了妈妈怎样的心理,有何作用?

( 4 )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海宁所说的“妈,这只杯子从来不曾离开过”这句话?

( 5 )能否将标题“第六只茶杯”换成“六只茶杯”,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元旦快到了,班级准备了一幅成长树(如右图),要求同学们给自己写一段新年祝愿语,请你完成该项任务。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祭奠涐们的爱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