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宜春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职(xùn) 鄙(bò) 热(chén) 塌(tān) 头晕目(xùn)
B: 哑(sì) 泣(chuò) 污(sè) 恿(sǒng) 战战兢兢(jīng)
C: 下(bì) (chéng)澈 分(zhì) 静(mì) 随声附(hè)
D: 尴(gà) (shà)时 踉(qiàng) 女(wā) 莽莽榛榛(qīn)
2、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jué) 那(chà) 狂(diàn) 修(qì)
B: 藏(chù) 惚(huǎng) 陡(qiào) 然(hè)
C: 样(jiào) 伶(dīng) (qiào) 猥(suǒ)
D: 尬(gān) 红(yīn) 难(kān) 商(zhuó)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C: 如果是恶意的叼难和讥讽,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回应。
D: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炭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炭的趋势。
4、下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呐喊》。
C: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或抱负,如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D: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既要有一个恰当的标题,也要合理安排正文结构。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B: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其同时兼有史学与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也称花甲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也称耄耋之年。
D: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屈原》是由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入选教材九年级下册的课文则是这部戏剧的剧本节选。
6、

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7、

请你选出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 (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C: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8、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我只是芸芸众生 , 但我仍固执地希望我的生命能开出光艳的花来,而不愿成为像蚂蚁一般的虫豸。
B: 暑假要不要外出旅游,妈妈的态度莫衷一是 , 最后也没告诉大家她的决定。
C: 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 , 你还有什么怀疑的?
D: 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 , 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9、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鹤楼》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
B: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写出了一个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母亲形象
C: 《于园》按逻辑顺序很有层次地来写于园.先写前堂的石坡,接着写后厅的池塘,再写卧房槛外的沟壑,最后写园后,一步步写来,层次井然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写了鲁迅童年的玩乐、读书、看戏等的生活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凸、凹、丱、卯、凼”都是五画。
B: “鼠目寸光、德隆望尊、朝花夕拾、人情练达、巧妙绝伦”都是主谓短语。
C: “我们在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决不能骄傲自满。”该句关联词语使用正确。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越烧越烈,与家人难通音信的现状。”此句主语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1 )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 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 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 2 )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 《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 《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 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释】①简:选择。②扺(zhǐ)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扺掌,击掌。

(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期 年 揣 摩 成 乃 说 赵 王 于 华 屋 之 下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其筋骨 劳:________ ②发于声而后 喻:________

容枯槁 形:________ ④赵王大 说:________

( 3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舜发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诸侯
B: 说秦王书十上说不行 不可久居,乃记之
C: 必先苦心志 妻献疑曰
D: 得太公《阴符》谋 宴酣乐,非丝非竹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5 )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得出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杨绛先生回家记(节选)

①2014年9月,杨先生将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还有钱钟书先生密密麻麻批注了的那本《韦氏大词典》,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移交时,周晓红和我在场,杨先生指着起居室里挂着的字画条幅,笑说:“这几幅虽然已登记在捐赠清单上,先留在这儿挂挂,等我去世以后再拿走,怎么样?免得四壁空荡荡的,不习惯也不好看。”

②遗嘱已经公证,书籍、手稿等重要物品的归属,也都做了交代,所收受的贵重的生日礼物,杨先生要我们在她身后归还送礼的人,其他许多物件,一一贴上她亲笔所书送还谁谁维的小条。为保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她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仅留下“实在舍不得下手”的极少部分。

③杨先生分送各种旧物给至亲及好友留念,有文房四宝、书籍墨宝,也有小古玩器物等。我得到的是一本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诗荟萃》,杨先生在此书的最后一页写道:“学昭妹存览 并绛姐赠”。我惊诧于杨先生的神奇:我从未跟她提及我喜读中英旧诗,她竟对我与她有此同好了然于心。我深知这本小书有多珍贵,它曾为先生全家的“最爱”,原已传给钱瑗,钱瑗去世后,杨先生一直把它放在枕边,夜不成寐时就打开来翻阅,思绪萦怀,伴她入梦。许多页面,留有她勾勾画画的痕迹。我得到的另一件珍贵赠物,是一叠杨先生抄录于风狂雨骤的丙午、丁未年(1966、1967年)的唐诗宋词,都是些她最喜欢的诗词。第一页上赫然写着:“文革时抄此,入厕所偷读。”(批注:“杨先生赠我”《英诗荟萃》可见杨先生对这本书的真爱,但她却把此书赠与好友,突出了杨绛待人的淳厚深情。“一本书伴她入梦”,________。)

④杨绛先生表面看似理性、清冷,其实她是很多情的。她一向把读者当成朋友,把理解她作品的读者视为知己。她存有许多对她作品反应的剪报,她拆阅每一封读者来信,重视他们的批评建议。她对中学语文教师对她作品的分析,发出会心的微笑。孩子们听说她跌了跤,使寄来膏药,让她贴。许多自称“铁粉”的孩子,是由教科书里的《老王》开始阅读杨绛作品的。有个小青年因为喜爱杨先生的作品,每年2月14日,都给她送来一大捧花;后来他出国留学去了,还嘱托他的同学好友代他继续送花,被杨先生戏称为她的“小情人”。前些年,她还常与读者通信,她鼓励失恋的小伙振作,告诉他:爱,可以重来。她劝说一个癌症患者切勿轻生,要坚强面对,告诉他忧患孕育智慧,病痛也可磨炼人格。她给人汇款寄物、周济陷于困境的读者而不署名。

⑤2016年的春节,杨先生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大年初一,我去协和医院探视,跟先生聊家常,末了杨先生又交代几件后事。我心悲痛,不免戚戚;杨先生却幽幽地说,她走人,那是回家。

(文/吴学,有改动)

( 1 )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 )
A: 杨先生分送我一本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8年版的《英诗荟萃》。
B: 杨先生将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字画,全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C: 她处理重要物品,亲手毁了写了多年的日记,毁了许多友人的来信。
D: 最后一个春节,杨先生是在协和医院里度过的。
( 2 )选文多处写到杨绛的相关事件,下列对杨先生性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杨绛将家里所有的珍贵文物字画都捐赠给国家,说明她热爱祖国。
B: 杨绛把离开人世说成是“回家”,说明她豁达、乐观。
C: 她把一些旧物送给至亲好友,说明她待人真诚。
D: 她把读者当朋友,说明她热情好客。
( 3 )选文旁的批注有一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 4 )作者为何不用“杨绛先生临终前”作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白发不是老

李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了,有时回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几月?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③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

④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背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您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锻炼,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做教师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姐姐,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

⑦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满鬓华发,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记得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那句话,眼泪落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他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从前,回忆往昔,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人间亲情,似水流年里,都是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⑪我记得一幅漫画上描绘的情景:当我们年幼时候,父母替我们穿鞋穿衣,耐心喂我们吃饭,带我们去公园玩耍,看着我们小小的奔跑的身影,笑意妍妍。终于有一天,他们年纪大了,手脚不利索了,该是我们替他们穿衣穿鞋,带他们去公园的时候了。我要和他们年轻时候一样,脸上带着笑容,因为,有满鬓霜雪的父母在,有我的亲人在我身旁,我是幸福的。

⑫我从前和未来的文字,都是父母给予我的生命写下的。我要他们知道,我爱他们,在他们白发苍苍的暮年。

(选自《北京青年报》)

( 1 )请概括本文的标题的含义。
( 2 )第③段,作者一连用了三个问句,其有何作用?
( 3 )文章第⑥段使用了什么叙述方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 4 )文末,作者描绘了一幅漫画上的情景,其用意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风儿在狂沙中奔跑,鱼儿在激流中奔跑,时间在时代中奔跑。在生命的长跑中,只要认定目标,就要朝着光明和希望奔跑,哪怕奔跑的道路荆棘丛生。

请以“含笑奔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阳光下的明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