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于徐公B: 以数谏故 C: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 屠惧,投以骨 |
2、 | 选出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 ( ) A: 可歌可泣 迫不急待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B: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 契而不舍 浑身懈数 C: 义愤填膺 来势汹汹 相得益彰 妇孺皆知 D: 忧心肿肿 戛然而止 语无轮次 迥乎不同 |
3、 | 请选出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他并不读没有意义的书,专以读书来自己的烦恼,为自己将来实现理想做准备。他已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他相信自己会。 B: 也不 排除 而是 一锤定音 C: 只是 排除 就是 一锤定音 D: 也不 消除 而是 一鸣惊人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D: 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南的歌会》主要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 B: 《端午的鸭蛋》语言平淡而有味,虽记录的是平淡的日常生活,却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爱。 C: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 D: 《春酒》一文通过写家乡过年的风俗,写喝春酒、喝会酒,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春酒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
6、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15年世界会怎么样。”德国柏林学者夫罗里扬的这句话,折射出当今世界越来越认同的一个事实:中国好,世界也会好。B: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何况恬淡、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C: 4月13日,某地客车侧翻,导致3人死亡,5人重伤。在扣人心弦地等待中,经过两个多小时地紧急抢救,受伤最重的小女孩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D: 近些年来,作为加害国的日本,总有一些人不顾事实,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品头论足 , 尤其是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右翼势力。 |
7、 | 下面文言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齐之习辞者习:熟练 B: 坐盗坐:犯罪 C: 缚者曷为曷:同“何” D: 反取病焉病:生病 |
8、 |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丈青大娘见孙子天天挨打,心疼得就像一块一块剜肉;________何大学问认定不打不成材,________不怪罪老秀才学规森严,.还从旁给老秀才呐喊助威。 A: 只有 非但 而且 B: 因为 所以 而且 C: 只要 就 因此 D: 既然 就 所以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
10、 | 给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①镂空( ) ②摇曳( ) ③雄踞( ) ④栅栏( ) ⑤别墅( ) ⑥远眺( ) ⑦取缔( ) ⑧擅自( ) ⑨盎然( ) A: ①lòu;②yì;③jù;B: ④zhà;⑤shù; C: ⑥tiào;⑦dì D: ⑧shàn;⑨àng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 1 )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时间?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 )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
阅读理解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喑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暮矣________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3 )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 4 )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
最大的奖励
【美】南希卡瓦诺
又是一天开始了,一想到下午排得满满的课,我就感到头大。不知什么缘故,我最近突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我打开校内的私人信箱,发现里面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请致电555—6167,玛格丽特。”是我不熟悉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不过作为一名在中学里教汽车修理的老师,经常会有人给我打电话要求帮忙修理车子,课间休息时间,我拨通了那个号码。
“我想找玛格丽特。”我说。“我就是。”电话那边回答说。
“我是卡瓦诺。我今天收到一张便条,叫我打电话给您。”我继续说,同时在猜想这位女士的车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
“哦,很高兴您能打电话给我。请允许我占用您几分钟时间,有点事跟您说,您听了会感兴趣的。”
“好吧。”我边回答边看表。只剩下几分钟了,得赶快去教室上课。
“我是圣·卢克长老医院的一名护士,昨天夜里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的车子突然抛锚了。”
“嗯。”我又看了看表。
“当时天很晚了,我又是孤身一人,车停在路边,我在那里待了几分钟,不知怎么办?”
我不想让她觉得我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但我还是打断她的话:“夫人,我抽时间去检查一下您的车子,好吗?”
“听我把话说完。”这位女士回答道。
玛格丽特继续讲她的故事,我则用铅笔轻轻敲击着面前的一沓考卷。
“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两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们在我后面停了车。我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怕极了。
“他们问我发生了什么事,说从车子发出的声音判断,他们能让它重新跑起来。于是我把发动机罩打开了。
“我坐在车里面,默默祈祷这两家伙别干什么坏事。过了一会儿,他们冲我大声喊,叫我发动车子。简直不敢相信!车能走了。他俩说车子没什么大毛病,但以后有机会最好还是去仔细检查检查。”
“您是想让我检查一下,看看车有没有毛病吗?”我问,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我要赶着去上课呢。
“噢,不,不需要麻烦您,”这位女士继续说道,“他俩把车子给修好了,我非常感激,想给他们钱,可他们说什么也不要。他们告诉我,他们是您以前的学生。”
“什么?”我惊讶地问道,
“我的学生?他们叫什么名字?”
“他们不愿跟我说。他们只是把您的姓名和地址给了我,要我一定给您打电话。”
令人难以置信!一时间,我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在我的几十年教学生涯中,除了教给学生修理汽车的基本技能外,我也总是跟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诸如诚实待人、加倍努力、用知识帮助别人等等,但我从来不指望自己的学生能听得进我的说教。
“卡瓦诺先生,您还在听我说吗?希望您知道,我是多么感激”玛格丽特说道。
“玛格丽特夫人,我也希望您知道,我多么感谢您,感谢您给我打这个电话。”
在去教室的路上,我突然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今天我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并非没有意义,因为我的学生做了一件有益于他人的好事。
( 1 )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完成表格内容。
起因 |
①“我”收到一张要求我回电话的便条。 |
经过 |
②________。 |
结果 |
③________。 |
①“我又看了看表”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②请赏析下面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我则用铅笔轻轻敲击着面前的一沓考卷。
( 3 )“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昊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跌宕自喜”。“跌宕自喜”是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跌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的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而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而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而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而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而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一则曰:好玩。
( 1 )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划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冬天有霜雪,有泥泞,有寒冷……冬天也有温馨,有梦想,有孕育……
请以“冬天里的春色”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