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B: 朱自清的散文《春》,主题明确,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 C: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D: 《秋天的怀念》是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达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
2、 |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 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 ③①⑥④②⑤B: ⑤①③④②⑥ C: ④②⑥①③⑤ D: ⑤③①④⑥② |
3、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追求新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做出高质量的版面和精品新闻,这应该是一位负责任的、有思想的编辑和一位名记者所孜孜以求的。 B: 武汉市把未进行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都纳入检测范围,优先排查曾经的有疫小区、老旧小区、人口密集小区的居民。 C: 2019年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给国图老专家回信,对国家图书馆百余年来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对将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D: 部编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暮色 戈壁滩 严惩不贷 转瞬既逝 B: 诀窍 口头禅 入不敷出 汗流浃背 C: 皈依 笑吟吟 苍海桑田 殚精竭虑 D: 蓦然 文绉绉 不可名状 眼花瞭乱 |
5、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 C: 胡传魁是京剧《沙家浜》中的反派人物,他是个土匪出身的草包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义气,这一点被刁德一利用,做了挡箭牌。 D: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叙事诗。长诗叙述阿黑、阿诗玛兄妹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掠夺婚姻和争取自由幸福的动人故事。 |
6、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嗡嗡(wēng) 脊梁(jǐ) 殷红(yīn) 喏喏连声(rě) B: 滞留(zhì) 解剖(pōu) 纤维(qiān) 不屑置辩(xiè) C: 畸形(jī) 腐蚀(sǐ) 卑劣(liè) 抽丝剥茧(bō) D: 煞白(shà) 兀的(dì) 朴刀(pō) 五行缺土(xíng) |
7、 |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坚定不移,采取的措施是坚决有力的,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B: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
8、 | 下列划线的“谦辞”“敬辞”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上完了,李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B: 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 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日:“家母身体已无恙。” D: 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贤妹尚待字闺中。” |
9、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诸葛亮的一生。 B: “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C: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 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
10、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勋(xūn) 小楷(kǎi) 鲜为人知(xiān)B: 愧怍(zuò) 诘问(jié) 气冲斗牛(dòu) C: 狂澜(lán) 浊流(zhuó) 锲而不舍(qì) D: 哽咽(ɡěnɡ) 嗥鸣(háo) 仰之弥高(mí)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①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②粉黛临窗懒,梁广③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携觞:带着美酒。②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③梁广:唐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 1 )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丽花,情不自禁饮酒赋诗。 B: 颔联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涌动春的气息,萌动生命活力。 C: 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 D: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倾慕,流连忘返,竟对蝴蝶顿生艳羡之情。 ( 2 )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B: 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犹如刚出浴的美人,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C: 这首诗托物抒情:全诗通过对海棠自然美姿的热情歌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D: 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节选自《曹刿论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 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后面题目。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的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里的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棵种子,试种一下。”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青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述写下“忍一时,凤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球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客本声,父亲沉重的呼吸……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日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⑧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海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轻生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高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失去生活勇气的念头,
⑦接近高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教室里做考前冲制,日光打管把救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进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我悄悄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饭盒批开,然后为我撕开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国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餐巾纸放在我面前各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古峰,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时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因墙,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领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有删改)
( 1 )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①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 3 )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写作
有时感动于心的,是无声之言;有时充满力量的,是无声之举;有时难以忘却的,是无声之痛;有时余音袅袅的,是无言之歌……面对生活的喧嚣,你是否感受到无声胜有声的魅力?
请以“有时无声胜有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②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