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株洲市体育路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   
(2)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   东西。
(3)水   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 训练 稀罕 唤醒 支配  
B: 经验 奇怪 唤醒 掌握
C: 训练 稀罕 唤起 支配
D: 经验 奇妙 唤起 支取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让世界更加意识到中国方案的重要。
B: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 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 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段考各学科都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 那烟雨迷蒙的红水河,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C: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D: 用这个办法烧开水,由十分钟烧开一锅,变为五分钟烧开一锅,时间缩短了一倍。
4、

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充气式太空舱又称比格罗可拓展活动舱,由铝制支架和可折叠的特殊面料构成。这种舱_____。因为气球在充气式膨胀,漏气时塌瘪,其内部没有支撑结构;而帐篷可依赖其支撑结构折叠和展开。

A: 虽然是通过充气膨胀的,但他更像帐篷而不像气球
B: 虽然他更像气球而不像帐篷,但是不可通过充气膨胀
C: 虽然它更像帐篷而不像气球,但是可通过充气膨胀
D: 虽然不是通过充气膨胀的,但它更像气球而不像帐篷
5、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6、下列词语的写法和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落弟 摧枯拉朽 首qiáo 题
B: 雕缕 眼花缭乱 形jī 然qiāo
C: 宛然 惮精竭虑 沉nì 洗tiáo
D: 颓唐 巧妙绝伦 婆suō 酒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 性格懦弱的杨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D: 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8、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一位农民拿着今年9月刚刚换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说:“农民有了定心丸”。
B: 备受关注的重庆市梁平县“交警别墅”今天公开拍卖,不料却因无人问津而草草收场。
C: 虽然已经每况愈下 , 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D: 这样大的事情,我一个人怎么能做主,万一有个闪失,那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9、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提高”改为“增强”。)
B: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删掉“在……上”。)
C: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在“PM2.5”,后加上“的空调”。)
D: 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删掉“因为”。)
10、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qiǎng)然 意(yùn) (piāo)缈
B: (ài)暧 悲(jiā) (liáo)寥
C: (yàn)语 (dì)下 含(xù)
D: 渊(mù) (bì)如 (qǐng)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甲】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B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乙】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 :睡醒。

( 1 )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深”字,请分别说说这两个“深”字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 2 )画线句子A和B在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不敢稍约 ( ) ②慕圣贤之道 ( ) ③四僵劲不能动 ( ) ④白玉之环 ( )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3 )你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鞋匠的妙招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是纸币!”“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如果你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选自《南方周末》,选文有删改)

( 1 )从刷鞋匠的行为角度,在下列横线处补全小说的故事情节。

________→反击司机进行辩解→________→要求查有黑胶布的钱→________→抠掉钱上的黑胶布。

( 2 )结合语境,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划线词语“哽咽”所蕴含着的复杂情感。

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 3 )文中的“刷鞋匠”没有姓名,却具有典型意义,请说说“刷鞋匠”代表哪一类人?作者为何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
( 4 )有人认为刷鞋匠坚持验票的行为太过偏执,是矛盾的制造者。请你结合其遭遇反驳这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 1 )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 2 )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 3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 4 )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请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万能”的金钱就是财富;有人认为美丽的精神家园是财富;也有人认为某种痛苦的经历是财富。其实亲情、友情、挫折、青春……也是一种财富。请以“我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悲剧一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