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社戏》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B: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分12个月,记录了他那贫瘠荒凉的沙乡农场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 D: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与《尚书》《礼记》《论语》《春秋》并称“五经”。 |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听别人随声附和几句,他就真的以为自己代表了真理。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C: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 令人流连忘返。 D: 雨下的很大,淅淅沥沥的。 |
3、 | 下列各组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玄虚(xū) 诓骗(kuànɡ) 脊梁(jǐ)B: 渺茫(miǎo) 省悟(xǐn)脂粉(zhī) C: 笼罩(lǒnɡ) 抹杀(mǒ) 宰相(xiànɡ) D: 慨叹(kǎi) 玄虚(xuàn) 筋骨(ɡù) |
4、 |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 B: 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 C: 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 D: 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 |
5、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线,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B: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 D: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智入微。 |
6、 |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好汉聚集,直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 B: 陈涉复立楚国社稷。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C: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不属于这种文体。 D: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罢,不禁令人想起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之战。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破江东孙权。孙权、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周瑜巧设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营。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B: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C: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 D: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
8、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 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 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
9、 | 下列词语书写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崇(cóng) 沉缅 恣睢(zì) 一泻千里B: 嗤笑(chī) 筹划 酝酿(liàng) 针贬时弊 C: 凫水(fú) 缄默 挫折(cuò) 翩然起舞 D: 簇新(zú) 玷污 谚语(yàn) 出奇不意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脊梁/贫瘠 间隔/间不容发 极目瞭望/眼花缭乱 B: 记载/下载 擂鼓/自吹自擂 差强人意/强聒不舍 C: 娉婷/礼聘 勾当/大而无当 称心如意/铢两悉称 D: 诓骗/框架 掂量/信手拈来 不省人事/省礼人生 |
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题目。 A: 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鱼化石》④《礁石》 B: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鱼化石》③《我爱这土地》④《礁石》 C: 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礁石》④《光的赞歌》 D: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我爱这土地》③《礁石》④《光的赞歌》 ( 2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土地”就是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之一,请借助上面的思维导图,结合下列诗歌(节选),探究 “土地”这一意象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饥谨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春雨》(节选) 云从东方来,/天下雨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雨洒着冀中平原,/到处都淋着雨水,/到处都好像在笑。 |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 ③每履之,足苦踬焉 ________ ④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________ ( 2 )下列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命童子取土平之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何陋之有 D: 无丝竹之乱耳 (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 4 )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 5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
材料一:
“网络成瘾综合征”,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C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稍高,已接近10%。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据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同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导致违规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
(摘编自《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
材料二:
网瘾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
不同职业的网瘾分布
(摘自《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材料三:
网瘾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问题。美国哈里斯调查公司200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85%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瘾问题。在我国,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已成为网瘾泛滥的重灾区。究其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位是导致网瘾泛滥的因素之一,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料,这些实际监护人因对孙辈的溺爱及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温饱需求。此外,农村文娱活动相对匮乏,城市青少年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博物馆、儿童剧院、手工作坊等文化空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在农村是很难想象的。最后,互联网企业挺进中小城市与农村市场,瞄准了农村青少年这一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自控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中招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编自《抵御网瘾,重塑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材料四: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 1 )结合材料,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危害。丑娘
李兆权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
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选自《云南日报》,1991年07月27日)
( 1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对母亲的认识和情感也有所变化。阅读文章,完成表格。
事件 |
对母亲的认识和情感 |
8岁“我”念小学,母亲给“我”送行。 |
① |
读书时,同学公然说“我”的母亲是丑娘。 |
② |
我长大了,给母亲买礼物。 |
理解母亲的难处;怜惜 |
我带着爱人回乡,才发现母亲病逝了。 |
③ |
红军从被围剿的困境中出发,两万五千里长征,拯救了自身,也拯救了中国革命;托尔斯泰从不被理解的寂寞中出发,冲破了贵族的囚笼,留下了不朽巨著,也留下了19世纪的良心;法布尔从快乐出发,带着梦想建起“荒石园”,与昆虫为伴,收获了大自然的秘密……
人无论处于任何境地,只有出发,才能成功到达……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