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划线字读音有错的是( )

A: 谢(wěi) 那(shà) 旁斜出(yì)
B: 伤(zhuó) 无(yín) 坦荡如(dǐ)
C: 分(mì) 星宿(xiù) 恹恹欲睡(yān)
D: 花(huì) 枝(qiú) 可歌可(qì)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B: 《记承天寺夜游》 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 《昆明的雨》的作者茅以升,作家,著有小说《子夜》 《大淖纪事》。
D: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作有小说《复活》 《战争与和平》。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它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湖泊。这里发掘了跨湖桥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B: 网络小说麻痹了很多青少年的思想,侵蚀了人的心灵,使人沉迷不拔,对社会产生疏离甚至逆反,逐渐消极的关键原因,是青少年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不积极造成的。
C: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中国2016年的八项重点工作,包括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环境治理等。
D: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印发2016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需要,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
4、

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宋代
B: 《范迸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 《社戏》——《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D: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一—印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升旗时,随着音乐响起,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B: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开展了“校园安全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D: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亚洲各国间的平等对话。
6、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代天骄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B: 恪尽职守 脑羞成怒 涕泗横流 刻骨名心
C: 气吞斗牛 郑重其事 十拿九稳 根深蒂固
D: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袖手旁观 不求甚解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静修身,俭养德。 以:都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 非淡泊无以志。 明:明确、坚定。
C: 淫慢则不能精。 励:振奋。
D: 躁则不能治性。 险:冒险。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B: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D: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肃穆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惟妙惟肖
B: 消魂 转弯抹角 当然无存 重峦叠嶂
C: 溃退 月明风青 应地制宜 雅俗之分
D: 纳凉 自出心栽 失之毫 厘潦绕不绝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婷(pīnɡ) 妖(ráo) 偻(ɡǒu) 亵(dú)
B: 惊(hài) 游(yì) 宽(yǒu) 下(huī)
C: 雎(zì) 笑(chī) 桥(zhàn) 言(zhēn)
D: 停(chì) 养(huàn) 发(wǎn) 食(dā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石壕吏》,完成后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1 )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 2 )请你赏析“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的“独”字一词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有所不辟也 ( ) ②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 ③尔而与之( ) ④妻妾之( )

( 2 )下面与“人皆有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辍耕陇上
B: 何陋
C: 禽兽变诈几何哉
D: 得心而寓之酒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拒绝阅读就是拒绝美好

①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②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

③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④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

⑤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⑥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

⑦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

⑧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⑨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

⑩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谈论的“阅读”不是指对专业教科书的学习,更多的是指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阅读。
B: 一门心思追逐财富、缺乏文化阅读容易导致对社会文明的无知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C: 作者拿钢琴家和钢琴演员的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文化阅读能够让人发展得更好,挣钱更多”的道理。
D: 很多海外华人从中国购买大量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获得文化归属感。
( 2 )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点明阅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结尾揭示阅读与道德、品格、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关系,虽一线贯通,却始终未能点题。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指出拒绝阅读的弊端,中间列举三类人因各种原因而缺少文化阅读的事实,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揭示阅读的重大意义。
C: 本文层次分明。第③④段论述大学生缺少文化阅读的弊端;第⑤⑥段举海外华人因孩子缺乏中华文明而苦恼的事例,论述了文化阅读的重要性;第⑦—⑨段举富人缺少文化素养的事例论述文化缺失的后果。三个层次,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D: 文章各部分衔接紧密,如第⑦段“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3 )下列对文章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思路严密,如第⑦段中“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与第②段的画线句形成照应。
B: 这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性文章,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线索,思维跳跃而随意,从大学生到海外华人,又突然跳到富二代、富三代等。
C: 第②段用现在大多数人不肯花时间读书这一现象引出后面的论述,第③—⑨段从大学生、海外华人、国内富人的事实展开论证,得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这个结论。
D: 第②段中“……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贴切地揭示了财富、文化素养与人的关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台风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严重千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这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泙衡。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髙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岀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往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选自2012年9月下半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 1 )下列有关“台风”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它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其带来的狂风暴雨常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
B: 台风带来的降水占东南亚各国和美国等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是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而且台风降水量占降水总量的比重还将不断增大。
C: 台风造成的海水上翻,将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卷上来,使鱼饵增多,有利于鱼群生长。
D: 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许多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
(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如果没有了台风,人类就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B: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C: 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增强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D: 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持续的时间在数小时到一两天不等,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 3 )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台风为人类带来的功劳和益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年轻的心灵始终充满了对外界无限的好奇,每天我们都用自己那敏锐的触觉与生活“伴读”,我们读家园,读父母,读老师的眼神;也读幽兰,读沧海,读夜空流星;更读丹心,读正气,读人生道义……
请以“我喜欢读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题目横线上填入一个短语,让题目完整通顺(如星星、天空、爷爷的脸、妈妈的眼神……),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二: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浪漫的浪漫。”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