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遂川县巾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情境中,巴特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景)巴特尔和孟德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巴特尔去孟德家找他,孟德的奶奶开了门。

A: 我要找一下孟德,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 您是谁啊?孟德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 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巴特尔,我和孟德约好去科技馆参观,他在家吗?
D: 您好!我想找孟德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2、

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衷”,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 诗人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 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 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伤。
4、依次填入下列文段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 ;抱团前行,勇闯深谷, ;奋力拼搏,追求理想, ;悉心守护,关爱至亲,

①故梦能成其璀璨 ②故家能成其温暖

③故山能成其巍峨 ④故水能成其壮阔


A: ④②③①
B: ④①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 , 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B: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C: 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D: 亚洲不能只是因为安然度过了全球危机, 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发现了经济繁荣的不二法门
6、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恫(hè) 沆(xiè) 不过(niù) 余勇可(jiǎ)
B: 句(dòu) 悍(biāo) 入场(quàn) 枪实弹(hè)
C: 亮(zèng) 鱼(jǐ) 来品(bó) 方圆凿(ruì)
D: 稻(jīng) 伎(liǎng) 金殿(luán) 便宜行事(biàn)
7、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号潜艇。
B: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弟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C: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使读者身临其境。
D: “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8、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词,“卜算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咏梅”和“秋思”都是题目。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D: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人们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等。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 , 所向披靡。
B: 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这张新歌宣传照中,他静坐颔首低眉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一番游子思家的情谊。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 (yān)然 选(pìn) 调(gēng) 气冲(dǒu)牛
B: (yīn)红 迸(jiàn) (gèng)古 目不(kuī)园
C: (dié)起 (zhǒu)密 (jīn)持 (xiān)为人知
D: (xiào)补 吞噬(shì) 污(huì) 海市(shǔn)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首联中的“单车”一词应作何解释?
( 2 )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流露出诗人________之情。
( 3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宣曲任氏之先①”,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②仓栗。楚汉相距③荥阳④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⑤”,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富。田畜人争取贱费,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生,不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注释】①先:先祖。②窖:物品储存在地洞里。③距;通“拒”,指两军相持。④蒙阳:地名,今河南省蒙阳市一带。⑤米石至万:一石米价达到一万钱。

( 1 )下列选项符合“不衣食”中“食”的意思的一项是( )
A: 食物
B: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C: 吃
D: 俸禄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田畜人争取成费,任氏独取责善。

( 3 )阅读选文,说说“主上重之”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乐山大佛
①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弥勒,弥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弥勒佛。
③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④他的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舟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临江边造就一座佛。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要冻结:“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来见我。”
⑤大佛兴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没有了。海空的眼珠是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驰,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他成了实现海空和尚遗愿,拯救三江芸芸众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是的,他是伟大的: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世界第一伟佛了。如果不是设计、雕塑他的工匠们经过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片石头山,普普通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进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红烛,一从跪拜,看到的只是他伟岸的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了根绝香火,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立脚点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让人设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就会跌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⑨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顶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
⑩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有人礼赞:“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柱香火也没有。

( 1 )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比较复杂,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应是

( 2 )第⑧自然段中的“这最根本的一点”指的是

( 3 )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从不……”主要是从履行工作职责的角度赞扬乐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个“从不……”则是从 的角度来歌颂乐山大佛的。

( 4 )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词的本意是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 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乐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弥勒”,是因为他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思考者。
B: 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几代的工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其沉重的代价。
C: 人们 感叹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惊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礼赞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 乐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礼赞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 6 )这篇文章表现主题的手法是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 7 )本文向我们叙述了乐山大佛的建造经过、作用及其独特之处。请根据以下这些已知的信息简要回答:
①从修建大佛的艰辛和建成的不易,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②大佛为了根绝香火,“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他的这一举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尔歌唱?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的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这些昆虫中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欢歌。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 1 )仔细辨别“以至”和“以致”,然后各造一个句子。

( 2 )第一段中,作者“无法作证”的是什么?

( 3 )第五、第六段中,作者介绍能发现的金龟子唱歌的一种原因是什么?

( 4 )文章写松树金龟子的叫,同时又写了蟋蟀、天牛、纺织娘的叫,是要说什么?

( 5 )结尾“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中的“还没有搞清楚”是否可以改为“还没有全部搞清楚”?为什么?作者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 6 )以上十一段文字侧重介绍了哪些内容?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题干横线处;(2)事情的过程要清楚,情节要吸引人;(3)选取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时,要分清主次,做到有详有略。(4)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恩恩爱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