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社戏》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 B: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叫作《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小说家阿西莫夫。《大雁归来》的作者是美国生态作家利奥波德。 D: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典故,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白衣送酒等。 |
2、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时,热气和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②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③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④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帖着水面,慢慢飘去。 A: ②①④③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
3、 | 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崩殂(cú)疲弊(bì)陛(bì)下忠谏(jiàn) B: 费袆(yī)攸(yōu)之性行(háng)行(xíng)阵 C: 夙(sù)夜驽(nú)钝攘(ráng)除遗诏(zhāo) D: 庶(shù)竭咨诹(zōu)菲(fēi)薄和睦(mù) |
4、 | 下列语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临近期中考试,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会影响期中考试,小川对小枫说: A: 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 B: 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期中考试,这辈子就完了。 C: 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D: 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期中考试可就不值了,你这段时间就不要打篮球了。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 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展示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的本质。(将“展示”改为“暴露”)B: 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修改:在“多水源供水”的后面加“的格局”) C: 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修改:将“更”改为“而且”) D: 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承担市区约7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修改:去掉) |
6、 | 选择标点符号填在空格内,正确的一项是( ) 因为在长诗①芬尼根之觉醒②中有一句话③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④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⑤无非是一语双关⑥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三种夸克⑦ A: ①《 ②》 ③: “ ④。 ” ⑤, ⑥。 ⑦?B: ①“ ②” ③: “ ④。 ” ⑤。 ⑥, ⑦。 C: ①“ ②” ③, “ ④” 。 ⑤, ⑥, ⑦。 D: ①《 ②》 ③: “ ④。 ” ⑤, ⑥, ⑦。 |
7、 |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B: (5)(1)(3)(6)(4)(2) C: (1)(3)(2)(5)(4)(6) D: (3)(2)(5)(1)(4)(6) |
8、 |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上各路非遗传承人同台献技,精彩表演让现场和各直播平台的观众目不暇接,激动点赞。——这句话中加点成语运用是恰当的。 B: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部分曾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个人或集体代表在北京参加了《与地球卫土同村)主题活动。——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C: 即使目前对新冠病毒产生的原因尚未有定论,但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其与生态环境破坏有关。——这句话有语病。 D: 初中要毕业了,班长创建了一个名为“忘年之交”的微信群,希望同学们友情长存,莫相忘。 ——这个微信群的命名是不合适的。 |
9、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对中小学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有效________青少年兴趣特长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遵循自然规律,方可获得大自然的馈赠;________粗暴虐待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A: 构建 开发 那么B: 创设 发掘 那么 C: 构建 发掘 反之 D: 创设 开发 反之 |
10、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B: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我国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尊君、舍弟、鄙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
阅读《黄鹤楼》,完成问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________、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2 )画线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望之明丽景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 3 )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①。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②,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⑤,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与下文“龙井”都是地名。②普宁:寺名,与下文“圣寿院”都是寺名。③篮舆:竹桥。①霁:雨后放晴。⑤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 1 )书有以下四种解释。文中“以书邀余入山”的“书”意思是( )A: 书信 B: 文字 C: 著作 D: 书写,记载 ( 2 )作者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内容简要分析。 |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苍鹰翼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鸿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而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 1 )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一碗面条的吃法
孙道荣
小区边有家面馆,生意火爆。我也常去吃。
店里的桌子,都是那种四人座,两两相对。因为食客多,常常一座难求,陌生人不得不拼桌。
坐在对面的,是一对情侣。服务员将面条端来了,男的牛肉面,女的鸡蛋面。男的拿起筷子,将碗里的牛肉,一块一块夹到了女的碗里。女的一边说够了,一边将自己碗里的煎鸡蛋,夹到了男的碗里。然后,两个人才开吃,稀里哗啦,很幸福的样子。
还有一次,对面也是一对青年男女,男的是香辣牛杂面,女的是鸡汤面。两人各自捧着面碗,埋头吃。吃了几口,女的忽然把自己的面碗往男的面前一推,男的心领神会,将自己的面碗移到女的面前,两人埋头吃面。过了一会儿,女的一边嘘着气,一边将面碗又推到男的面前。男的将自己的面碗端到女的面前,接过碗继续吃。就这样,一碗香辣牛杂面和一碗鸡汤面,在两个人之间,击鼓传花一样,吃几口,换一下,又吃几口,再换回来。
一对中年男女,坐在我面前。面条上来了,两碗青菜面。女的将两只碗并在一起,用筷子从一只碗中捞起面条,夹到另一只碗中。另一只碗里的面条,堆得小山一样。男的说,差不多了。女的说,我不饿,你下午还要上工地呢。男的说,那你多吃一点青菜。说着,用筷子将面条多的那只碗里的青菜,全夹到了另一只碗里。
身边坐的是一家三口。孩子是大排面,大排很快就吃掉了,面却没吃几口。妈妈说,你再吃几口面条嘛。孩子摇头说,我吃饱了。妈妈夹起自己碗里的鸡块,那你再吃几口鸡肉吧,很好吃的。孩子不耐烦地嘟囔了一句,你不要把你吃的东西夹给我好不好,这样不卫生,我不吃。然后,便自顾自地埋头玩起手机来。爸爸抬头看了孩子一眼,将孩子的面端过来,哗啦哗啦吃起来。
傍晚,对面坐着一个姑娘。一会儿,她点的面条也端上来了,两碗,都是牛肉面。没想到,这样娇小的姑娘,一个人竟然能吃两碗面,我正暗自惊讶。姑娘拿起手机,你快点啊,面条已经烧好了。原来还有个伴。打好电话,姑娘拿起筷子,将一只碗里的牛肉,全夹到了另一只碗里。然后,开始吃面。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姑娘说,快吃吧,面条都有点凉了。小伙子兴奋地叫了起来,哇,今天这碗面,这么多牛肉啊。姑娘笑笑。小伙子说,你又把你的牛肉,都夹到我碗里了吧?姑娘还是笑笑。小伙子夹起一块牛肉递到姑娘面前,姑娘笑吟吟地张开了嘴……
这是我家附近的面馆,它让我觉得,我们吃下的不仅仅是一碗面条,还是有滋有味的生活。
(选自《意林》)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同的人对一碗面的不同吃法。
人物 |
吃面的方法 |
①一对情侣 |
互相让出碗中的牛肉和鸡蛋给对方 |
②一对青年男女 |
________ |
③一对中年男女 |
________ |
④一家三口 |
________ |
⑤一个姑娘 |
________ |
孩子不耐烦地嘟囔了一句,你不要把你吃的东西夹给我好不好,这样不卫生,我不吃。然后,便自顾自地埋头玩起手机来。爸爸抬头看了孩子一眼,将孩子的面端过来,哗啦哗啦吃起来。(提示: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 3 )结合文意,说说题目“一碗面条的吃法”有什么好处。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作时注意文章需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需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