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作者、课文、出处搭配正确的是( ) A: 鲁迅 《孔乙己》 《朝花夕拾》B: 吴敬梓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C: 马克·吐温 《变色龙》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D: 韩愈 《师说》 《韩昌黎先生文集》 |
2、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家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 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D: 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
3、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说的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屈原 D: 辛弃疾 |
4、 | 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B: 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C: 七,八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反映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D: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 夏天的长白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黄金季节。 C: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中《庄子》也是儒家的代表著作。 C: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永远不能使我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D: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E: 《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é) 藩篱(fān) 遒劲(jìn) 吹毛求疵(cī)B: 胆怯(qiè) 脊梁(jǐ) 剽悍(biāo) 相形见绌(chù) C: 发髻(jì) 迷惘(wǎng) 叱咤(zhà) 味同嚼蜡(jué) D: 虐杀(nüè) 弧线(hú) 涟漪(yī) 如法炮制(páo)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 , 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B: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 C: 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D: 从你出生就在影响你,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潜移默化。 |
9、 | 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因果复句) B: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转折复句) C: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假设复句) D: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假设复句) |
10、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尤以第五瀑布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B: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了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C: 听了大会的揭发,他才如梦初醒 , 发现自己原来是受了这个坏人的欺骗。 D: 我们平时走路的时候尽量不要颔首低眉 , 一定要昂首挺胸。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 ⑥懿:美好。 ( 1 )下面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夫人虽禀性定/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故虽有名马 D: 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 )下面的名言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 A: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B: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韩寒 C: 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 D: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
河道,河道
罗铮
①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
②小河醒得也早。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映在河里的面孔青涩,秀气,睡眼惺忪。返回的路上,河水上下颠簸,晃醒整座村庄。走完了这道程序,一天便正式拉开帷幕,砍柴,洗漱,做饭,喂鸡,种田等环节方能陆续开启。
③小河真的小。仅仅三四米宽,任何一张地图上都不会出现蛛丝马迹。细碎的鹅卵石密布,水与石头撞击出条条波纹。三两枯枝四仰八叉。水流清澈见底,浅到孩子们嬉戏玩耍,根本用不着大人看管。
④小河没有方向。它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过乡人,每次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它就像一个过客,忽然间出现在村头,默默流向村尾,又不知所终。我只知道,它的到来,浇灌了数百亩粮田,养活了四百多户村民,淘米,洗菜,浣衣,洗澡,做酒,样样不可或缺。
⑤小河也没有名号。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村民,怎么就没有想起给小河安个名号?抑或曾经有过,却又不便记忆而被自然淘汰?
⑥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虽然地理位置偏于村南,但它足以堪当全村的中心。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小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们下工路上,掬一捧水往脸上一浇,疲乏顿减。女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河边,边在搓衣板上搓洗,边闲话村头逸事。孩子们追逐打闹,没一会儿准蹦进河里,头发上水花飞溅。它流淌着一批又一批童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历程,记下的,忘却的,在小河的密码库里统统可以找到。
⑦千百年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罗氏、黄氏后裔从小河旁进进出出,或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或富甲一方腰缠万贯,或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⑧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名不见经传。它也有精美的发饰——岸边的竹林排开一道墨绿的幕帘,风一吹,竹叶飒飒做响。或许在久远的古代,小河拥有更加宽阔的流域,能把青黛色绵延的山峦收紧,浮出阔叶林的斜影。但仍然不足以吸引诗人的脚步。它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
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淙淙流淌的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河道究竟是何走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岁月仓皇,我自沉静。它全方位印刻着村庄的春夏秋冬,映射着子丑寅卯等各个时辰的衣着,装载着晴雨雪雾的雄奇瑰丽,暗藏了大量的古老因子,早已超越了“器”的局限,从一个提供基本生存物料的源头,升华为整村人的精神图腾。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游走于丛山密林之间,每逢开阔地,便散落鎏光的村舍。全村的生命得以发育,健壮,洗礼。它的沉默,潜藏着丰厚的生命之道。
⑪村庄的夜,黑得纯粹。一缕月色笼罩四野。万籁俱静。唯一的声响,是水。平缓,有力。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是观摩世界的一个切面,那么整条河道将是怎样的集大成者。
⑫河道,河道,谜之河道。
( 1 )千百年来,流经村庄的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请简要概括。①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 , 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分析划线词的含义)
②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
( 3 )文章结尾为什么再一次描写村庄的夜色?请简要分析。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 1 )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 2 )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 3 )选文第9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 4 )请赏析下面的句子。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 5 )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 6 )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7 )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作文:
题目:从此,我不再 (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
要求:①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或者自由填空,使作文题目完整;②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③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④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⑤卷面干净整洁,卷面分5—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