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的代表作《春》通过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面来抒写对春天深沉的赞美之情。B: 鲁迅笔下的闰土在封建秩序观念的长期强制性的压力下成为了麻木、机械的顺民,但同时又不失他本身的善良与淳朴。 C: 《战国策》由西汉末刘向编订。它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记事文体,通常采用铺陈叙事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爱莲说》运用象征手法来塑造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
2、 | 王进借宿史家庄,收( )为徒。 A: 施恩 B: 史进 C: 柴进 D: 周瑾 |
3、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B: 2017年《朗读者》开播以来圈粉无数,被赞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C: 《阳关雪》一文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D: 2018年伊始,国家主席发表新年贺词,世人纷纷为他的人民情怀和天下担当而喝彩! |
4、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 B: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社戏》《孔乙己》《故乡》都选自《呐喊》。 C: 《诗经》也称《诗三百》,共305篇,列为“五经”之一;风、雅、颂、賦、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D: “左迁”,即降职。古代尊右卑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另外“谪、贬”也都表示降职。 |
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 B: 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C: 《伊索寓言》的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D: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每次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震耳欲聋 , 受到大家一直好评。 B: 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 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 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 , 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
7、 |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捶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B: 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C: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 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账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做出表率。 |
8、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只”是副词。 B: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和”是连词。 C: 他从今天开始锻炼身体。“从”是介词。 D: 哎呀 , 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哎呀”是动词。 |
9、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达赖分裂集团苦心孤诣地搞“民主制度”建设,其目的是要为政教合一的“西藏流亡政府”披上“民主”外衣。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 东盟会期间,温家宝同志风尘仆仆 , 深入人才市场、农贸集市和居民小区,体察百姓疾苦,关注社会民生。 D: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管束(shù) 璀璨(cuǐ) 脂粉奁(lián) 正襟危坐(jīn)B: 滞留(zhì) 宽恕(shù) 文绉绉(zhōu) 万象更新(ɡēnɡ) C: 禁锢(ɡù) 酷肖(xiāo) 眼翳病(yì) 广袤无垠(yín) D: 愚钝(dùn) 博识(shí) 幻灯片(piàn) 盛气凌人(línɡ)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 |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于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ǎo A: 政通人和 通情达理 B: 百废具兴 意兴盎然 C: 去国怀乡 人去楼空 D: 吾谁与归 物归原主 (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理解: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景象已经记述得很详尽了,作者觉得自己再也无法超越,所以下文不再描写景色。 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祖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的心情), 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色,感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C: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都郁青青。 翻译:沙洲上的鸥鸟在空中飞翔,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洲上的芷草、兰花,茂盛青翠。 理解: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理解:“古仁人”的心境与“迁客骚人”不同,“古仁人”有着更加广阔的胸襟,更为高尚的人格。 ( 3 )历代文人题咏岳阳楼的名句众多,如唐代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注: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古代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等。下面是宋代欧阳修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 ; 人皆欲 ,问胸中块磊,何日 ? A: 不作 云梦吞 能消B: 不作 吞云梦 能消 C: 能消 云梦吞 不作 D: 能消 吞云梦 不作 ( 4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制/因地制宜 前人之述备/关怀备至 B: 至若春和景明/风和日丽 先天下之忧而忧/争先恐后 C: 岳阳楼之大观/今古奇观 或异二者之为/中庸之道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业精于勤 不以物喜/以天下为己任 ( 5 )《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忧乐天下的情怀是范仲淹一生的行为准则,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他忧乐天下的具体做法 (材料一)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⑤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⑥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⑦常稔之田⑧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选自《古文观止译注·义田记》) 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韩琦:北宋大臣。⑥除:拜官授职。⑦负郭:靠近城郭。⑧常稔(rěn)之田:良田。 ( 6 )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状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________,________ 。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 |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宇?”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 1 )对文段中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飘向天堂的琴声
舒琴
①去年暑假,我应邀去一所老年大学代授琴课,一个星期后,一位瘦削、白皙,长着两道剑眉的七十岁左右的长者要插班学二胡。他斜挎着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但他执意说想学琴,能跟上;并且一定要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那个空位上。
②那个空位曾是一位六十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为晚期肝癌去世了。老人的头发雪白,还鬈鬈的,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了一天不拉心里不安、一晚不拉无法安枕的地步,老伴戏称她是“琴痴”。
③说也奇怪,自从这位“插班生”来了以后,我常常在他身上看到“琴痴”的影子。这位老先生拉得也很认真投入,从执琴到运弓,不懂就问。除此之外,他还央求我每周给他多加一小时的“小课”。“我交补课费。”他一再央求。在这儿学琴的老人大多很执着,有时像个孩子。
④就这样,每周两次四个小时的大课后,别的学员放学回家,他留下来继续学。半年后,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拉《雪绒花》了,而且我发现每次他都要在我离开教室后很认真很投入地从头至尾拉一遍《雪绒花》。他拉得节奏流畅,音色优美,但不知为什么,节奏总是比平时处理得慢半拍,绵长而低沉,像是一个人在对另外一个人倾诉,深深浅浅地回绕在我的心头。
⑤有一次,我从办公室出来想回家,教室里又响起《雪绒花》缓缓的琴声。我翘首从门上的玻璃往里看,发现老先生端坐着,面朝外,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琴声从他的弦上汩汩地流出,飘向窗外,而窗外已是暮色渐浓,几片云悄悄地隐去,似乎怕挡住琴声飘向更远的天际。忽然琴声戛然止住了,我看见老先生抱住琴杆,双肩拉动,既而,我听到嘤嘤的啜泣。
⑥我推门进去,老先生端坐未动。当我低声询问他时,他突然抱住我,一阵大哭,他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我太想老伴了!我天天拉琴,就是想让她听见,让她高兴,让她知道我想她……她去了天国……”后来我知道,他的老伴就是那位头发雪白还鬈鬈的“琴痴”。
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写到,“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请以“他,是行的高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