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B: 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 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D: 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是耸人听闻 , 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 |
2、 | 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抚顺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修改: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的状况”。 B: 方言的发展、产生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修改:将“产生”和“发展”调换位置。 C: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修改:去掉“由于” D: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修改:将“并且”改为“和” |
3、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B: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C: “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
4、 |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 “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 当前,“微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娱乐、教育、服装、地产等各界常常借助这一平台发布信息是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C: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D: 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
7、 |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星宿(xiù) 拈轻怕重(zhān) 忌讳 翻来复去 B: 晌午(shǎng) 随声附和(hè) 顷刻 接踵而至 C: 盔甲(kuī) 锲而不舍(qiè) 酬劳 形销骨立 D: 附和(hè) 顿开茅塞(sè) 妄想 根深蒂固 |
8、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 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
9、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说话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凡有________发音器官的人都能说话,人通过说话表达意思、沟通思想、________感情,以协调人际关系,________社会交往,________人类文明和进步。 A: 健康 交流 促使 推进B: 健康 交换 促进 推进 C: 健全 交换 促使 推动 D: 健全 交流 促进 推动 |
10、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他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B: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通过对一个长不盈寸的核桃的描写,赞美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C: 陕北“信天游”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是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D: “灯笼”,又称“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它不仅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
阅读现代诗,回答问题。 怀念花溪 西篱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蓝色 如同宝石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飘来四月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地流回它们的巢穴 四月金黄的花海 就在溪畔生长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蜓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像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我想知道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和我一样 在这美丽的水边成长 如果是五月 绵绵细雨就会涨满它的心房 涨满它多情的愿望 我在十月南方的人群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溪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荡 我知道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溪也依然碧绿 运载着朵朵雪花 流向远方…… 阅读上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B: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以丛草为林 C: 余常于土凹凸处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 )文中哪些行为表现出儿童之顽趣?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 1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3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4 )“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5 )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6 )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A)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
(B)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
(C)
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 )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回)
( 1 )选文B中划线句“那几般儿都会了”指悟空学会了________;选文C中划线句括号内说的是________。作文:
题目: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