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B: 《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 D: 《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2、 | 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二期)( ) A: 杨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3、 | 句中划线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 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②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 感动 大B: 接触 古代的一种锅 C: 接触 大 D: 抵 正在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十六岁的我们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领悟:彩虹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绽放耀眼的光芒。 B: 两个多月过去了,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我的努力,使我大大提高了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C: 虽然现在还没有入冬,但杭州灵峰山上的梅花已经正在含苞吐蕊,值得市民一观。 D: 金乌炭雕是一种环保艺术品,它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的艺术享受。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 多年后重回故里,眼前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致,无不让他触目伤怀。 B: 为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请大家不要在水边打闹,而要正襟危坐。 C: 获得诺贝尔奖后,居里夫人依然远离一切喧囂,沉醉在科学研究之中。 D: 当代文学中的许多红色经典,镌刻着新中国建设者们的牺牲和奉献。 |
6、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是一个愉快爱笑的人,他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很有才智又吃苦耐劳。 B: 《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是因为那朵玫瑰娇气而又脆弱,最后他来到地球,遇到了一只狐狸,明白了爱意味着责任、慈悲,有了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 C: 阅读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你会因西昌卫星发射场那标志着现代文明的70多米高的“通天塔”而震慑,又会为发射场四周刀耕火种般的劳作方式所困惑,更会被那些为了“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作出贡献乃至牺牲的人所感动。 D: 《长征》一书中,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先后经历了飞渡金沙江、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挺进陕北的历史阶段,最后实现三军会师。 |
7、 |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C: 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D: 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
8、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城区的夜晚,灯火阑珊 , 各种造型别致的彩灯争奇斗艳。 B: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精神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C: 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D: 谈论邹鲁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 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
9、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微博上一则深圳“看报弟”的帖子走红。图中,一名七八岁大的小学生在地铁上聚精会神地阅读《深圳都市报》,表情之认真令人忍俊不禁。 B: 记者在2013年3月30日的植树现场看到,活干得最漂亮的当属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的官兵们,他们挖坑栽苗一丝不苟。 C: 照片总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回忆,当年的人,当年的景让人历历在目。 D: 公园里的路比较复杂,波波不久就辨不清方向了,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一位管理人员及时帮助了他。 |
10、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文中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 《孔乙己》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C: 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D: 《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文章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衬托的方法,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 |
阅读理解 回首 汪国真 曾总想穿过那段 最无瑕的时光 去实现所有缤纷的梦想 当回首深深浅浅的脚印 不禁顿足扼腕 恨冬日太短 夏日不长
真想把还没有走完的青春 重新再走一遍 便知该如何珍惜 每一抹黄昏 每一缕霞光 叹只叹光阴不肯倒流 从此,再也不敢懵懂与疏狂 ( 1 )诗中“最无瑕的时光”和“缤纷的梦想”指的是什么?( 2 )诗中“深深浅浅的脚印”是否指真的脚印?如果不是,那么请你说说它指什么。 ( 3 )“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长”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 4 )“每一抹黄昏/每一缕霞光”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作用。 ( 5 )这首诗蕴涵了什么人生哲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 ②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③负者歌于途 ________ ④树林阴翳________ ( 3 )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①“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②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 4 )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 5 )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
身后的眼睛
葛昕旭
吃过晚饭,女儿还是忍不住告诉了母亲第二天学校要组织春游的事情。母亲问去哪里?女儿说,不远,就是学校旁边的一个河滩地,野炊。
母亲一听,愣了,心也突然地绞痛了一下。母亲没说话,看着女儿。女儿那张如花的笑脸在母亲的眼前变得生动了起来。母亲暗暗叹了一口气,微笑着说,去吧!乖孩子,妈妈支持你!
女儿微笑着上前抱了抱母亲,然后,走回自己的房间,正想写作业时,父亲的电话打了过来。在电话里,女儿也说了第二天春游的事情。父母离婚后,女儿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
第二天,天刚放亮,母亲早早地就起了床。母亲帮女儿准备好春游的一切东西后,把女儿送到了村口。
女儿带着一脸的喜气,慢慢地走远了。母亲站在那里,脸上说不清是一种什么表情,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什么。女儿忽然站住了,转过身,满脸笑容地看着母亲。女儿跑回母亲面前,在母亲的脸上亲了一下,然后笑着跑开了。不一会儿,女儿就跑出了母亲的视线。
不见了女儿,母亲一下就呆了。母亲忙返转身,锁上屋门,紧跟着追了出去。
转过一个弯道,母亲又看见了女儿。女儿在前面还是那样蹦蹦跳跳地走着。母亲松了一口气,脚步慢了下来。
母亲就那样若即若离地紧跟在女儿的后面。
女儿先是去的学校。女儿到校的时候,同学们早已等在了门口。老师清点了人数,讲了讲注意事项,然后带着大家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母亲躲在暗处,看着大家往河边走,心里又紧张了起来。
同学们一到河滩地,全都欢呼了起来,丢下手里的东西就往河边跑。
河边,不远处,一只小船,头朝河心,静静地停靠在那里。
母亲坐在河边的小山坡后,看着女儿,心揪紧了,目不转睛地望着,生怕女儿跑出自己的视线。
女儿一到河边,身子就像充足了气的气球一样轻盈了起来,跳跃,嬉戏,玩水。笑声在河堤上无遮无拦地飞来飞去。
母亲在山坡后紧张得忽坐忽蹲,紧盯着。女儿跳一下,母亲的心就嘎巴一声脆响。女儿再跳一下,母亲的心就再响一下。这时,河边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呜呜地吹着,母亲感觉自己被风吹成了纸人儿,浑身轻飘飘的。母亲忙紧了紧身上的单衣。
母亲就那样一直紧盯着女儿。
时间晃悠悠地就到了中午,阳光从天空洒下来,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母亲的身上,使母亲的身影显得有些迷离。
忽然,几个同学打闹着冲向河边。一声惊叫从河边传了过来。母亲猛地站了起来。小船里也突然长出了一个戴斗笠的男人。
女儿看见母亲,呆了片刻,猛醒过来,喊了一声妈,冲到母亲面前,问,妈,你咋来了?
母亲看着女儿红扑扑的脸蛋,一把抱住女儿。刚才的担心焦急一下就跑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笑容。母亲抱着女儿,亲了又亲。
女儿仰头望着母亲,又问,妈,你来干啥?
母亲看着女儿说,妈还不是担心你,怕你在河边出事。
女儿一脸惊奇,问,出事?出啥事?
母亲沉默了,脸上的笑容没了,好半天才说,孩子,你姐就是在这河里淹死的。那次,也是怪我。后来,有了你,但你爸还是不肯原谅我。从此,妈 妈就有了心病,一听说你到河边就担心,就怕,就想守在你身边,陪着你,看着你,心里才踏实!说完,母亲叹了一口气,又说,孩子,原谅妈妈,妈妈不是迷信,但妈妈爱你!
女儿抱着母亲,眼里的泪水慢慢地涌了出来,说,妈妈,我也爱你!说完,抬起头,忽然看见了河里戴斗笠的男人,愣了一下,冲向河边,大喊了一声:爸!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叠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叠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叠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
大至国家、至伟人,小至家庭、至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题目要包含词语“担当”;(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