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土地价格的飞涨,房地产进入了高层时代,人们“登顶”的渴望得到了满足,然而回归大地的渴望却在潜滋暗长了。 B: 山东安康医院戒毒中心主任王年生认为:说吸毒能带来快感,不过是自欺欺人。 C: 陈宣恪在《论再生源》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怀古伤今的感慨,可以窥见他当时苍凉的心境。 D: 告别时,这位服装各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风衣,真可谓大方之家。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是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重压下的淳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英国著名文学家。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
3、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比赛展示了人工智能“深层学习”技术。 ②这种技术可能改写已有3000多年的围棋历史。 ③2016年3月,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里程碑式的对决在围棋领域进行。 ④接下来的比赛,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扳回一局,但最终仍以一胜四负落败。 ⑤在万众瞩目中,“阿尔法狗”首战告捷。 A: ③④⑤②①B: ④②①③⑤ C: ③⑤④①② D: ②①④③⑤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B: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广东地区约有2至3万左右的工厂倒闭。 C: 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D: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5、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对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 引发了观众们的讨论热潮。 B: 惊惶的野鸭子窜进了茂密的芦苇丛中,一下子隐匿得无影无踪了。 C: 毕业在即,三年来各种学习生活画面历历在目 , 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D: 讨论会上,围坐在一起的同学们面面相觑、慷慨陈词,气氛十分激烈。 |
6、 | 指出理解正确的项(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 每天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 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坚强。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地球上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多年左右前形成的。B: 汽车实际上是造成所有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中空气污染)、引起酸雨和全球温度上升的基本途径。 C: 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D: 这次展览会上,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
8、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那树》的作者王鼎钧都是台湾诗人、作家。B: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大师,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等。 C: 《墨子》一书辑录了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言行,《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
9、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 B: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C: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取得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革方面”互换位置) D: 被评为“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的广东何晓顺教授,率其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打破了移植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删去“世界性”) |
10、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黯然(àn) 酒盅(zhōnɡ) 呜咽(yàn)B: 停泊(bó) 惺忪(xīnɡ) 打鼾(hān) C: 糍粑(zī) 竹篙(ɡāo) 回溯(sù) D: 诅咒(zǔ) 阴霾(mái) 揩泪(kǎi) |
强化训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题解: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诗早成于1976年4月,“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因此这首诗有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 1 )反复朗读第一,第三小节,完成下列表格填充,体会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感情。( 2 )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3 )理解诗意,回答问题①如何理解诗中“我”这一形象。 ②说说第二,四节诗句的感情基调及其朗读的语速和音调。 ③整体把握领略诗意,指出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这首诗通过意象群的组合,表现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历史过程,反映了青年一代从迷惘、深思到沸腾的情感经历,表达了诗人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报效祖国的热望; B.这首诗善于选取新颖的意象,从一个角度展现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历程; C.这首诗诗意朦胧,写法奇特; D.这首诗的节奏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适应了祖国由苦难到新生历程的需要。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处①之不易》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②,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①处:居于高位。②俭:荒年。③率物:为人表率。④豁:放弃。 (二)《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睢阳:地名。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③俾:使 ( 1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值水俭(遇到)B: 亦缘其性真素(因为) C: 文正方辞避(刚才) D: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传授) ( 2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勿以我受任方州 以其境过清 B: 殷仲堪既为荆州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而术者气已绝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 封识宛然 然 , 胡不己乎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②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 4 )殷仲堪和范仲淹都是有德行之人,但具体表现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 1 )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 2 )下面是“我”与老王的两组对话,选择其中一组分析,为什么老王答非所问。第一组: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第二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 3 )第⑨段中的划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 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 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 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 “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 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 1 )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发展)→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 2 )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划线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①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②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 )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 )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汇入团队中,就是无限的;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渺小的,在关键的时候,有可能是巨大的。力量不只是力气,更是智慧与信仰。有了精神的小屋,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请以“一个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从阮直《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中挖掘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自定文体,立意选材作文;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文章不少于600字;不可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