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安徽省物资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这座桥已经使用多年,相继出现了桥面渗漏、路面坑陷等。 修改:在句末加“问题”。
B: 不但他对诗词很有研究,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造诣。 修改:将“对诗词很有研究”与“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造诣”调换位置。
C: 网上中考“百日誓师”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毕业班同学努力学习的水平。 修改:将“水平”改为“热情”。
D: 复学之后,请同学们继续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修改:将“和”改为“等”。
2、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C: 出溉汲,常一人居外。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 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泥泞 密匝匝 摧枯拉朽 风华正茂
B: 茏罩 摄影家 生机盎然 和颜悦色
C: 娴熟 啄春泥 因地制宜 纵横绝荡
D: 疾驰 结核症 诚皇诚恐 抑扬顿挫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5、朱仝在押解( )的路上把他放了。
A: 鲁智深
B: 柴进
C: 李逵
D: 雷横
6、选出短语结构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教学相长 雨脚如麻 游于濠梁
B: 选贤与能 牛困人饥 唇焦口燥
C: 翩翩两骑 垂天之云 半匹红纱
D: 不知其善 尽粟一石 虽有名马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统筹 真挚 锲合 高谈阔论
B: 聪颖 意境 旷远 身凌其境
C: 滞碍 附丽 海啸 轻描淡写
D: 劝械 寂寥 苟安 铢两悉称
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B: 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C: 在狱中,艾青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D: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有的人甘于沉沦,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在苦难中奋起,最终获得了成功。
9、读书课上,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并交流读书心得。请问下面哪一位同学选择的作品不符合老师的要求:( )
A: 《西游记》
B: 《论语》
C: 《红楼梦》
D: 《红岩》
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1 )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 2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东坡食汤饼①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恶不可 ②徐黄门曰 ③尔欲咀嚼耶 ④秦少游

( 2 )找出与例句中画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秦少游闻

A: 无丝竹乱耳
B: 水陆草木
C: 环而攻而不胜
D: 辍耕垄上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 4 )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1—5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 1 )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________ 而________ 的人。

( 2 )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3 )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 4 )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 5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到,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要论家境,他的家族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不可能把他唯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靠卖画挣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我并不提倡苦行僧哲学。事实上,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还想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人生的唯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追求精神的富有。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追求精神财富的人必定淡然于物质的奢华,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 1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精神栖身于茅屋”的含义。

( 2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划线内容的理解。

这位被尊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 3 )文章结尾说“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该如何理解?请作简要回答。

( 4 )中国也有许多栖身于“茅屋”而追求精神自由和富足的人,他们连同他们的文学作品被传为佳话,请你任举一例,并简要说明。(注:需写出人物及作品名称并简要说明)

( 5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一个人应该如何保持精神的富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老子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落幕の蕜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