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怀来县桑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都高兴得不得了。
C: 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D: 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2、

对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遐思,使人们产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B: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她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C: 作者虽然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在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
D: 姮娥和飞娥、夸父是相似的,都是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赞颂的对象。
3、

对《木兰诗》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用对偶夸张的手法,从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B: 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
C: 诗中东、西、南、北四句排比,把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他们操办急切而又井然有序。
D: 这首诗对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而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却写得比较简略。
4、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 狼籍 烦躁 荡然无存 因地制宜
C: 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销声匿迹
D: 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B: 体育产业在我国的确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而且这也意味着目前还只处在起步阶段。
C: 俱乐部要加强对运动员教育和管理,杜绝运动员借助媒体信口开河的情况不再发生。
D: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补贴取消后获得长足发展,关键看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6、

下列划线字字音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 )

A: 解(pōu) 长(zī) 亮(zhèng) 风雨如(pán)
B: 名(lì) 发(juǎn) 起(lüè) 目光灼(zhuó)
C: 叫(háo) 脂粉(lián)蜒(wān) 竹难书(qìng)
D: 尬(gàn) 酒(sì) 宽(shù) 然失色(àn)
7、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chè) 繁(yán) 万(qǐnɡ)
B: 息(qī) 护(pì) 鸶(lù)
C: 远(tiào) 骨(lèi) 绵(yán)
D: 壮(zhuó) 丰(yénɡ) 牲(chù)
8、

请选出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

②不用他人恳求

③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

④而且值得永远赞扬

⑤而且完全出于自愿

⑥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

⑦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

A: ⑦ ① ③ ② ⑥ ⑤ ④
B: ⑦ ⑥ ④ ① ③ ⑤ ②
C: ① ③ ② ⑤ ⑥ ④ ⑦
D: ① ② ③ ⑤ ④ ⑥ ⑦
9、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款新车投放市场后,其宽敞的空间,极具个性的气冲斗牛的外观,立即赢来消费者的青睐。
B: 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 , 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
C: 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D: 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10、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安(tián) 丽(xùn) 荟(cuì) 闲情致(yè)
B: 天(cēn) 镶(qiàn) 静(bì) 栩如生(xǔ)
C: 磅(bó) 恋(juàn) 温(xīn) 争斗艳(yán)
D: 逅(xiè) 意(xiá) 熟(xián) 玲珑透(t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1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两句化静为动,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澎湃,把潼关险要的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B: “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 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以往的历史所做的概括与批判。
( 2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博爱之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博爱之

________

②老子之仁义

________


( 2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 3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4 )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下的女人

龚妮纳

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身影一直烙在我的心上。

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常常可以看到母亲彻夜手工的场景。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曾经是多么的辛劳。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在她那明媚的笑容中发现丝毫的哀怨。那是物质贫乏的七十年代,好强的父亲从村里租来了人家不愿耕种的田地,满腔热情地干了起来。当时,年轻漂亮的妈妈,白天除了照顾我们姐妹俩外,也下地帮老爸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到了晚上,那是母亲的天下了。心灵手巧的她特别会持家,为了省点开支,她每晚都有干不完的活:织毛衣,缝鞋底,裁衣服等等。父亲的衬衫领子破了,她把领子拆下翻过来重新缝上,这样又可以穿它一年半栽。姐姐的衣服穿不着了,妈妈从不马虎地让我继续穿,她总是耐心地拆开来,小心地熨平,然后再用心地重新裁剪,把磨损的层面裁换到不易磨擦的部位。在母亲的巧手下,别人眼里看到的小女儿也是件件新衣服。最让我感动的,母亲常常从箱子里挑出自己的漂亮嫁衣,一件件地修改给姐姐穿。母亲自己穿的大部分是毛衣,因为毛衣可以拆了再织,可以循环使用。一般情况下,我们家的毛衣规律是先外套,再内衣,最后是背心。妈妈还喜欢创新,常在毛衣上绣上花朵或者订上几粒盘纽来做点缀,令村里人羡慕不已。

八十年代初,社办厂活跃起来,我的母亲被首批录用。由于妈妈接受能力强,很快做上了检验员的岗位。当时,检验员人手缺,领导常常让妈妈把产品带回家检验。这样可以赚点外快的美差,妈妈当然不会放弃。于是,常常可以看见灯下有个女人在检验产品,母亲柔美的影子静静地映在窗前。

改革开放后,父亲不再甘心种田地了,他先半脱产跑供销,后来慢慢地,也接了些加工业务自己家里做。当时,老爸和老妈还顾虑重重,不敢一下子投入生产,更不敢放弃工人的职业去盲目创业。只是利用晚上时间,小量试作,慢慢量产。当时所谓的“量产”,大部分都是妈妈熬夜做出来的。接下来的几年,老爸根据加工业务的项目,选择了走五金加工的路子。发展到现在,虽然早已不用母亲熬夜赶活,但母亲还是难逃“灯下女人”的命。因为小厂办在妈妈家,老妈总得开门和关门。每当工人上夜班时,母亲还是没法闲下来,还是会帮着做些活。由于眼力不再好使,她就选择包装产品、整理工具、打扫卫生等活,然后和员工一起下班歇息……

如今,我也做了灯下的女人。当白日的尘埃落定后,我会坐在灯下读一点书,会网览几篇佳作,也会静静地想一些事情。同样坐在灯下做个女人,我却不敢跟母亲相提并论,因为我远不及母亲那么朴实、那么伟大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3期)

( 1 )选文写了灯下母亲的哪些故事?试简要概括。

( 2 )文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试简要说明。

( 3 )文章以“灯下的女人”为题有什么妙处?

( 4 )文中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指出并加以分析。

( 5 )试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子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 1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 2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 3 )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 4 )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美丽的插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全文不少于600宇,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前月下只为尔停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