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建瓯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种趣味。
B: 政府不断继续加大公共服务事业,如关注教育均衡、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些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C: 我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实则是知识改变了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从而对每一件事的态度。
D: 在第26届“汤姆斯杯”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男队折戟沉沙,其原因是队伍青黄不接的缘故。
2、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

《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 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 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 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 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褓(qiáng) 田(pǔ) 润如油(gāo)
B: 进(pián) 落(yǔn) 亵(dú) 尽职守(gè)
C: 诅(zòu) 驾(lín) 深(suì) 不屈不(náo)
D: 吊(píng) 扶(yè) 词(yú) 然无累(kuò)
4、

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马大哈 马后炮 马前卒
B: 人是衣裳马是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C: 马到成功 青梅竹马 心猿意马 历兵秣马
D: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B: 一串串葡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
C: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一一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D: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下面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述,塑造了一个渴念人间自由幸福和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女主人公形象。
B: “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身上挂着一层黏汗,发着馊臭的味儿。”此句中的“他”是老舍笔下的祥子。
C: 《西游记》中孙悟空强取了东海龙王的镇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幽冥府,虽被告,但玉帝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召他上天,封官弼马温。
D: 《繁星》《春水》中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7、

下列句子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②夜里家中失火了,【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

③【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④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

A: 甲:红孩儿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尼摩船长
B: 甲:牛魔王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格列佛
C: 甲:牛魔王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尼摩船长
D: 甲:红孩儿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格列佛
8、

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 , 始终学他不来。
B: 王老师总是任劳任怨地给予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关怀,不求回报为我们付出着。
C: 玄烨从小聪明好学,又是皇太子,所以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皇位。
D: 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 , 受到群众好评。
9、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包头举办,来书博会主会场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鹿城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B: 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臂,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码头边。
C: 我们总说防患未然 , 然而又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排查隐患,坚持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D: 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子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正是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10、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比肩齐迈求知路下联:选______项


A: 学好本领奔前程
B: 教学相长育新秀
C: 德才兼备泽后昆
D: 同窗共研修身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州桥

南宋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州桥即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城南面的天汉桥。作者于乾道六年(1170)奉命出使金国经过此地,写下了这首诗。

( 1 )诗歌中的“年年”“真有”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 )第三句中“忍泪失声询”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短文两则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②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③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④。”众辱之曰:“信能死⑤,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汉五年正月,汉王都下邳,封信为楚王。信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⑥,故忍而就于此。”

【注释】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④中情:内心。⑤能死:不怕死。⑥无名:没有意思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信________ ②富贵________

③于是信视之________ ④我不能杀之邪________

( 2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大 丈 夫 不 能 自 食 吾 哀 王 孙 而 进 食 岂 望 报 乎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②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 4 )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死亦为鬼雄”,杜牧认为“包羞忍辱”的才是“男儿”,结合上文,你如何看待少时韩信的“俯出胯下,匍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信

高昌明

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

我年岁不大的时候,就劝过母亲,对有些事有些人别相信。母亲不以为然,说我人小,懂啥?她反过来正告我:要相信的,相信的。不相信,早晚要吃亏吃苦的。我不想与母亲争辩,但我愿意等,看母亲的话能够怎样灵验。

父亲是个泥水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天的工钱是5元。在那个白米饭只能吃一顿的日子里,5元钱可以买一块又大又好的猪肉,可以买几件像模像样的衣裳裤子,可以交几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还真叫值钱。

晚上,吃罢夜饭,母亲刚想闩门,突然嘎吱一声,蹩进一个人影来。人影进门后立即转身将门闩牢,转脸。我看见了,这是一张布满无奈、苦痛,像是哭丧的脸。母亲劝坐,那人不坐,只听说:阿姐啊,你不给帮,我是不想活了,我现在给你跪下来。母亲一把拎起那人的胳膊说,是不是那个事?那人点头。母亲从腰间袋袋里抽出了一张5元钞票,还有几个硬币,都塞到那人手里,那人千恩万谢,双手拱起,一边退向门口。母亲卸下门闩,那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像一只黑色的兔子闪了出去。

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人家会还的。大人的事,孩子别管!

半年,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有一次她看见我,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我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她是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

要相信的。母亲还是那句老话。

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做了咸的甜的馅。捏面时,母亲一边捏,一边喊我的姊妹们,一起来学做汤圆,并且示范给她们看。一个小时过去,面盆、竹篾里滚满了白乎乎的汤圆。汤圆全都浮上了水面,涨大了,挤在一块,锅面像是铺了一张凹凸型的白纸,烟气缭绕。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快来端去!

我们赶快抽筷子。母亲却拔挺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老规矩先送人家,送好了回转来吃。我们无法违逆,每人端了一碗,快步跨出门槛。不多时,大家回转来,个个侧着饭碗让母亲看。母亲假装不看,但笑了,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好的,好的!

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母亲认为她送出去时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所以一碗汤圆实在不是一碗汤圆,而是母亲的相信。这相信坚如磐石,谁也(cuī huǐ)不了。

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信不信无关紧要。比如还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

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安心而安详。

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后,我和小妹搬回家陪母亲。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他们说的都是开心的事,比如什么菜什么时候撒种。一群人在灯下说着笑着,母亲总是很开心。

母亲愿意把最好的给别人,就如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别人或许会觉得,哪还有这样的人?母亲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母亲只是说她相信。

母亲喜欢相信,一直到现在,我至今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但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母亲的相信总是好的。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cuī huǐ(________)。

( 2 )围绕母亲的“相信”,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母亲“相信”的两件事情,请概括。
(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充分表明了________;结合下文来看还起到以下作用:________。
( 4 )请具体说明第15段在文中的作用。
( 5 )读完全文,你认为对母亲的“相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的“相信”,就是相信人家良心不坏,心也是诚的。
B: 母亲的“相信”,是一种信任他人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
C: 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所以其实就是自信。
D: 母亲的“相信”是一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瑕之美
郭启宏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④“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 , 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本文略有改动)
【注释】①瑕不掩瑜:瑕,斑点;瑜,玉上的光泽。玉的疵点掩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 1 )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2 )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瑕之美”:

( 3 )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本文写到“《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请再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说说其整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陷”。
B: 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 形象变得真实可信,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
C: 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表现局部的“缺陷”,否则,就完美得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 摸得到。
D: 第⑤段中的“这个”指代的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题目:晴天

(二)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以“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提示:在失败中学会坚强,在关爱中学会感恩,在书籍中学会做人……)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思想积极健康,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容易显露个人信息的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嗳你い一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