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 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C: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 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 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
3、 | 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1 )卑劣 ( ) A: liè B: lüè ( 2 )蔑视 ( ) A: miě B: miè ( 3 )鲜血 ( ) A: xuě B: xuè ( 4 )卑鄙 ( ) A: bì B: bǐ |
4、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割发代首”“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都与他有关。 B: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叙述了自己的三次读书经历:第一次三味书屋奠定了他的国学基础;第二次南京水师学堂让他接触到科学知识;第三次日本仙台医专弃医从文改变人生。 C: 美国作家安妮·沙利文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以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在海伦·凯勒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沙利文再次感受到了生命之美的动人故事。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尊”“贤弟”“家君”是尊称,“鄙人”“舍妹”“令爱”是谦称。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英国消费者协会曾测试过13个样本的预先包装好的切开的果蔬,结果有4个样本的维生素C含量至少减少了一倍。 C: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
6、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B: 《背影》——朱自清——现代 C: 《钱塘湖春行》—刘禹锡——唐代 D: 《丑石》——贾平凹——当代 |
7、 |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怅恨久之(失望) 秦王色挠(屈服) B: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同“倡”倡导) 去国怀乡(国都) C: 以数谏故(屡次) 长跪而谢之(感谢) D: 谓为信然(说) 宜枉驾顾之(拜访) |
8、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都是他的作品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D: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告诉我们,机遇对人成功十分重要 |
9、 |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 十拿九稳 开卷有益 鸟语花香 B: 伤仲永 相当迅速 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C: 游子归 目光犀利 范进中举 斑羚飞渡 D: 谈读书 热爱生命 休息一会 关爱自己 |
10、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尔千半岛有绵长的海岸线、神秘宁静的古城、鳞次栉比的建筑,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土地。 B: 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C: 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寻章摘句 , 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D: 廉江“红橙节”顺利开幕,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实地指导,助推廉江经济发展。 |
诗歌阅读。 清溪行①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赐金返还”,离开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颈联。( 2 )全诗除了抒发作者对清溪的喜爱之外,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灵洗①,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馀里,便骑善游。梁末,海宁、黟、歙等县及鄱阳、宣城郡界多盗贼,近县苦之。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 令灵洗率所部下扬州,助王僧辩②镇防。迁吴兴太守,未行,僧辩命灵洗从侯瑱③西援荆州。荆州陷,还都。高祖诛僧辩,灵洗率所领来援,其徒力战于石头西门,军不利,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高祖深义之。 …… 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光大二年,卒于州,时年五十五。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壮。太建四年,诏配享高祖庙庭。 (节选自《陈书·程灵洗传》,有删改) 【注】①程灵洗:南北朝时期南陈名将。于侯景之乱时起兵保卫家乡,被授为谯州刺史,入司徒王僧辩麾下。②王僧辩:南朝梁名将。③侯瑱: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朝将领。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以勇力闻 B: 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 C: 令灵洗/率所部下扬州 D: 必以军法/诛之 ( 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苦 ________ ②诛 ________ ③躬 ________ (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②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 ( 4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程灵洗是一个怎样的人。 |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1 )对选文要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拘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这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
( 1 )选文节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作者________。①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
②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
( 3 )用四个字概括选文中贾雨村态度的变化,这四个字是:怒→________→________→笑
( 4 )对文中四处“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作文。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分……“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忍不住------”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
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